-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5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光合作用的产物 故事: 一天,一个三岁的孩子把手中的面包揉碎撒到了草地上。我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她说让小草吃面包。我对她说:小草不吃面包,喝点水,晒晒太阳就饱了。 一、情景导入 问题:你们能从这个小故事中提出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吗? 小草通过什么方法获取有机物呢? 小草能给自己制造什么样的有机物? 知识目标:阐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能力目标:分析淀粉、氧气的鉴别方法;尝试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在生产上的应用;形成爱护植物的意识。 二、学习目标: 三、学习新知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淀粉 材料用具: 天竺葵(或银边天竺葵)、遮光纸、曲别针、酒精、烧杯(大、小各1个)、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碘液、培养皿,新鲜的金鱼藻、透明的广口瓶、带有两根导管的瓶塞、火柴棍。 暗处理 目的:把植物体内的有机物运走或耗尽。 遮光 目的:设置对照实验 目的: 1.脱去叶片的色素。 2.以防酒精过热,引燃,爆炸。 水浴加热 暗处理 遮光 水浴加热 滴加碘液 现象:被光照射的部位加碘后变成蓝色,没被照射的部位不变色。 结论:绿色植物在光的照射下能够制造有机物淀粉。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 实验总结 得出结论: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绿色植物。 知识拓展一: 按照实验一的方法,把盆栽的金边吊兰叶片不遮光进行处理后,发现叶片的绿色部分变成蓝色,而白色部分未变成蓝色。问题:请问同学们这是为什么?(讨论) 将新鲜的金鱼藻放在透明的广口瓶中,放在光下。当瓶内的气体约有2cm高时,打开导气管的管塞,迅速将快要熄灭的火柴棍放在管口,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2.光合作用放氧实验 现象:使熄灭的火柴复燃。 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氧气。 光合作用的条件是——绿色植物、光照。 实验总结 我国的立交桥充分利用空间,增大行驶车流量 3.光合作用的意义 农业中采用立体种植充分利用光能,增大光合作用有效面积 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1、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地膜覆盖、塑料大棚) 2、增加光合作用的有效面积可以使作物增产 (合理密植、立体种植) 光合作用在农业中的应用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绝大部分以气体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一个人一天平均消耗1㎏的氧,而1k㎡树林每天约放出60~400㎏的氧。 知识拓展二: 光能是生物界一切活动的不竭动力,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的有机物、能量和氧气,都需要靠光合作用来提供。 你能总结光合作用的意义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古诗词三首_四时田园杂兴.ppt
- 2呼吸系统概述.ppt
- 2固体物理-固体结合2.pdf
- 2半导体及二极管.ppt
- 2年级家长课程第七讲教学设计.doc
- 2古诗两首(草_).ppt
- 2型糖尿病防治进展.ppt
- 2年级画家和牧童.ppt
- 2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二章ppt.ppt
- 2次修改—我国社区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docx
-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二整本书阅读课件.ppt
- 中考语文复习积累与运用课件.ppt
- 2025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二)课件.ppt
- 四川省2015届理科综合试题48套第12套.pdf
- 【课件】战争与和平—美术作品反映战争+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pptx
- 【课件】青春牢筑国家安全防线 课件 2024-2025学年高中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主题班会.pptx
- 【课件】原始人的创造+课件高中美术湘美版(2019)美术鉴赏.pptx
- 上海证券-美容护理行业周报:流量加快去中心化,强运营头部品牌影响较小 -2024-.pdf
- T_CSEIA 1005—2023_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治理要求.pdf
- T_CDSA 504.16-2023_急流救援技术培训与考核要求.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