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讲诉讼标的概要
第 四讲 诉讼标的理论 一诉讼标的概述 (一)诉讼标的的概念 当事人发生纠纷提起民事诉讼时,其向法院提出的起诉状,除应标明原告和被告为何人之外,且必须由原告在诉状中表明,原告和被告在诉讼中所争执者为何种事情,即原告要求法院裁判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前者为人的要素,又称为主观要素,后者为事的要素,亦称为客观要素,民事诉讼的基本要素,由上述两要素组成。所谓诉讼标的,是指诉的客观要素。 诉讼标的也叫诉讼对象、诉讼客体,与诉讼上的请求权是同一概念,一般是指当事人之间争议的、原告请求法院裁判的实体权利或者法律关系的主张(或者要求、声明)。 (二)诉讼标的的功能 民事诉讼是围绕着诉讼标的而开始、发展直至终了的。因此,从诉讼的开始直到终了,诉讼标的始终是民事诉讼的核心。因此,也有人称诉讼标的是“诉讼的支柱”。具体来说,诉讼标的有如下功能: 1、诉讼标的是确认当事人适格与否的依据。如前所述,一个诉讼由主观要素与客观要素组成。主观要素指的是诉讼主体,客观要素指的是诉讼标的。但是,一个诉讼的成立,不仅仅要具备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还需要主观要素与客观要素之间存在相应的法定的关系。否则,当事人就不是适格的当事人,不具备诉讼的实施权。这就要求人民法院在判断当事人是否适格时,先将案件的诉讼标的明确。只有诉讼标的明确了,才能搞清楚当事人是否与诉讼标的有法定关系,从而决定当事人是否适格。 2、诉讼标的是确定法院管辖的依据。民事诉讼法是根据争议法律关系的性质来确定其地域管辖的。所以,须先明确案件的诉讼标的,方能进一步确定案件的管辖问题。比如说合同和侵权案件管辖依据的法条是不同的。 3、诉讼标的是法院审理和裁判的对象。法院的审理是围绕本案的诉讼标的进行的,法院对案件的实体裁决也是对本案诉讼标的的裁决。根据民事诉讼的处分原则,当事人没有主张的诉讼标的,法院自然不能加以审理和裁判。只有成为诉讼标的的事项,才能成为法院审理与裁判的对象。换言之,诉讼标的规定着法院审理与裁判的范围。法院的终局判决是对本案诉讼标的的评断。与此相适应,当事人的攻击和防御也必须围绕本案的诉讼标的进行。 4、诉讼标的是法院确认是否构成重复起诉的依据。一事不再理是民事诉讼的一项原则。即当事人不得就已经起诉的案件再行起诉,即使起诉法院也不受理。而判断一诉是否为另一诉的重复,其基本依据就是看两诉的诉讼标的是否相同。诉讼标的相同的,构成重复起诉。 5、诉讼标的是判别诉的合并、分离、追加和变更的依据。无论是诉的合并与分离,还是诉的变更或追加,必须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诉讼标的。 二、国外的诉讼标的理论 诉讼标的理论是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法学的核心理论问题之一,本世纪以来,民事诉讼法学界,尤其是大陆法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德国和日本学者,都卷入了诉讼标的的大讨论,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诉讼法学者也参加了这一争论。产生这一情况的原因来源于法律竞合。关于诉讼标的理论,国外主要有以下几种学说: (一)传统诉讼标的理论(旧实体法说) 传统的诉讼标的理论是指最早阐述诉讼标的概念和识别方法的理论。其基本特征是以实体法上的请求权为根据确定诉讼标的。实体法有多少个请求权,则诉讼上就存在多少个诉讼标的。例如,在处理请求权竞合时常提到的“电车事件”中,某甲在乘坐电车时,因电车突然刹车致使甲受伤,就甲乘坐电车受伤这一具体事件,甲同时享有依侵权法律关系而产生的侵权损害赔偿和以运输合同法律关系而产生的违约损害赔偿。 该学说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学者赫尔维希,旧实体法学说的优点在于: 1.便于法院的裁判。按照传统诉讼标的理论,诉讼标的既然是当事人在诉讼中提出的实体权利或实体法律关系的主张。那么,法院只须就当事人特定的主张进行裁判,没有特定主张的实体权利或法律关系,法院就不需要进行裁判,这就明确地限定了法院裁判的范围。例如,原告依据借贷关系请求被告还款,经审理,无借贷关系,即应驳回诉讼。即使被告实际得到过原告的款项。但因原告没有主张不当得利,不在法院裁判之内。如汇错款。 2、便于当事人的攻击防御。诉讼标的是当事人请求的事项,是法院裁判的对象,只有诉讼标的才能成为当事人攻击防御的重心。换言之,当事人双方的攻击和防御只限于诉讼标的。因此,民事审判方式改革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引导当事人围绕争议焦点进行辩论,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发言与本案无关或者重复未被法庭认定的事实,审判人员应当予以制止。 缺陷在于: 1、增加当事人的诉累和法院的工作负担。根据旧实体法学说,不同的权利或法律关系,就是不同的诉讼标的,原告没有在诉讼程序中主张的权利或法律关系,就不是法院裁判的对象,同时既判力也不能及于没有主张的实体法上的权利或者法律关系。据此,在实际上明明是同一个事件,但因实体上请求权的竞合,而具有不同的诉讼标的,原告就可以多次提起诉讼,当然被告也就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