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散文1试卷.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 散文的萌芽与《尚书》、《春秋》 (一)散文的萌芽 甲骨卜辞——至今发现的最老的记言、记事文字。 文句形成初步的语言规律,有的有完整的事件。 甲骨文的发现 -王懿荣 -刘鹗 -罗振玉 -王国维 铜器铭文 记事简单,形式一律。广泛记述商周社会生活。 (二)《尚书》 《尚书》即上古之史书的意思,它是殷周两代古老的官方文告汇编,是我国的第一部散文总集。“上古之书” 之意 《尚书》的体例,按朝代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大部分, 其中《虞书》《夏书》是后人伪托(4篇),《商书》5篇 主要部分是《周书》20篇。 (三)《春秋》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后世编年体史书之祖。 《春秋》之意:“言春足以兼夏,言秋足以见冬。虽举春秋二字,其实包冬夏四时之义。四时之内,一切万物生殖孕育,尽在其中。春秋之书,无物不包,无事不记,与四时义同,故谓此书《春秋》”。 《春秋》的内容记载鲁隐公元年(BC722)至鲁哀公十四年(BC481)间,发生在鲁国和王朝及其他诸侯中的重大历史事件。重在考察政治的成败得失,总结兴亡治乱的教训,从中反映出作者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的鲜明的思想倾向。 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行文不是通过议论性文字阐述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而是通过词汇的选取、材料的筛选等熔铸在对史事的记述铺排中,委婉而微妙地表达主观看法。比如杀有罪者为“诛”,杀无罪者为“杀”,下杀上为“弑”。这种“一字寓褒贬”,在作品中灌注强烈感情色彩的作法被称作“春秋笔法”。 春秋三传 《春秋左氏传》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公羊传》和《谷梁传》纯用义理解释《春秋》,而《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只是后人将它与《春秋》配合后,可能做过相应的处理。 二、《左传》 《左传》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记载春秋鲁国隐公(BC722)至哀公(BC468)年间历史,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赡完整的编年史,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了一个崭新阶段。 史书的体例 编年体 国别体 纪传体 本末体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时间) 《左传》——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国语》——第一部的国别体史书(国家)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人物) 《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通鉴纪事本末》——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 (事件) “ 前四史” 散文史上的几个第一 (一)《左传》的作者 1、左丘明所作(司马迁、班固主张) “孔子将修《春秋》,与左丘明乘,如周,观书于周史,归而修《春秋》之经,丘明为之传,共相表里。” 2、认为左氏非丘明,作传人不受经于孔子,《左传》不传《春秋》。(【唐】赵匡、【宋】王安石、朱熹) 3、认为《左传》是西汉刘歆伪作。(康有为) 今人一般认为:《左传》的基本史实为左丘明所诵,传至战国,被孔门后学记录并补充而作成。 (二)《左传》的思想倾向 ——鲜明的儒家思想 “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后致力于神。”(桓公十六年) “天道远,人道迩。”(昭公十八年) “天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淫,而弃天地之性?必不然矣。”(襄公十四年) (三)《左传》的文学成就 1、长于叙事——先秦散文的叙事之最 叙事手法的多样 【清】冯李骅《读〈左〉卮言》:“其中有正叙,有原叙,有顺叙,有倒叙,有实叙,有虚叙,有明叙,有暗叙,……”(一连列举了二十九种叙事之法) 《左传》叙事成就突出的表现在描写战争。 A、不局限于对交战过程的记叙,而是深入揭示战争的起因、酝酿过程和后果。 B、有大量细节描写。如长勺之战、城濮之战、殽之战、邲之战、鄢陵之战,层次分明,结构缜密,都是叙事文中的杰作。 2、善于写人 广泛描写了各种人物,写得个性鲜明。 A、作者通过政治、军事、外交等活动的描述,刻画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雄才大略的晋文公、明察善断的子产、迂腐可笑的宋襄公、能言善辩的烛之武等。 B、人物的行动《左传》的人物描写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累积式;二、闪现式。对话是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 3、《左传》工于记言,主要是行人辞令。 如《烛之武退秦师》、《齐伐楚盟于召陵》中烛之武、屈完应对秦君、齐桓的外交辞令之精彩有力,堪称名篇。这些辞令涉及到当时的重要政治人物、国际关系,表现出这些谋士或行人丰富的地缘政治学知识和高超的应变能力。 三、《国语》 1、《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也是继《春秋》之后的一部重要历史著作。 2、《国语》的作者说法不一 司马迁、班固等认为是左丘明。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史记·太史公自序》) “《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