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ppt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课件 概 述 儿科学是临床医学中唯一按人的生命过程(年龄段)纵向划分的学科。 学习儿科的方法——注重儿科特点 第一节 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学习指导 熟悉儿科学在宋代、明清时期的重大发展及建国以后的新进展、新成就。 掌握中医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掌握中医儿科发展史中的几个“第一” 掌握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学术进步及其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医学课件 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 剂型改革方面 除了进一步研究的丸散膏丹外,同时又研制出了一批新剂型,如颗粒冲剂、口服液、滴鼻剂、栓剂、膜剂、注射液等,以便于儿科临床使用。 外治疗法可免除小儿服药困难,深得家长和患儿的欢迎,在医疗保健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医学课件 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 学术交流方面 全国各省市已建立了中医儿科学会,1983年9 月成立了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儿科学术委员会,对于促进中医儿科界的团结和推动中国儿科学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08年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儿科专业委员会 成立,09.12将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会议。 目前正在研究开展的中医儿科学多媒体网络课程教育,必将促进中医儿科学走向世界,为世界儿童服务。 医学课件 中医儿科学的新时期 学术继承方面 上世纪90年代,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开展“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 。至今已三期。 2004年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医药疗效及安全性基本问题研究”项目纳入了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设立“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专项课题。对百余位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的传承研究。 儿科专家:湖北倪珠英、北京刘弼臣、四川王静安、天津李少川。 医学课件 “祛邪以扶正” “祛邪为先,祛邪为上,祛邪即扶正。”强调祛邪务尽。 “先证之治” 崇尚“上工治未病” 学术观点 小儿咳喘之病理关键——痰热气论 抑木扶土论——论治脾胃病 小儿血尿热因论 医学课件 * * 医学课件 中 医 儿 科 学 发 展 简 史 医学课件 概 述 1.中医儿科学研究对象及范围 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用中国传统的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从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 2.特点——与内科相比,年龄越小差异越大 。 从生理、病理、诊断,疾病发生、发展、转归等方面均有不同。 医学课件 医学课件 医学课件 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远古~南北朝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扁鹊……闻秦人爱小儿,即 为小儿医。” ———这是最早关于儿科医生的记载 医学课件 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 《内经》有关记载 《灵枢?逆顺肥瘦》指出:“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 《素问?通评虚实论》:“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歧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又云:“乳子中风热,喘鸣肩息者,脉如何?歧伯曰:喘鸣肩息者,脉实大也,缓则生,急则死。” ————这些论述对后世医家进一步认识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和疾病诊治,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医学课件 中医儿科学的萌芽期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有西汉名医淳于意记载了用“下气汤”治疗婴儿“气鬲病”的儿科医案。 ——儿科最早的医案 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对儿科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西晋王叔和的《脉经》首先论述了小儿脉法,认为“小儿之脉快疾,一息七、八至曰平”,并首次论及了小儿变蒸。 医学课件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隋朝~宋朝 1.最早的儿科系 在唐朝(公元624年)太医署内由“医博士”教授医学,其中专设少小科,学制5年,促进了儿科专业的发展。 医学课件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 2.始有儿科专篇 隋代巢元方主持编撰的《诸病源候论》,其中论述小儿疾病6卷,病候达255候。 ———第一次对儿科病病因病理及证候进行了较全面和系统的阐述。 唐代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首列“少小婴儒方”2卷。重视小儿优生,从小儿初生护理到伤寒杂病分为9门,专篇论述 ,收集儿科用方300余首 。 医学课件 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期 3.始有专著——《颅囟经》(原著已失传) 提出小儿体属“纯阳”的观点,论述了小儿脉法及惊、癫、疳、痢、火丹等疾病的证治。下卷首论火丹十五侯,次论杂证,所论治法切实可行。 是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 医学课件 中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