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计时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特定称谓计时法 古代人们根据寒暑的变化现象,把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不同的时段。比如春季就分为孟春、仲春、季春。孟春就是初春或早春,仲春就是春天中间的一段时间,季春就是暮春或晚春。夏秋冬三个季节同样如此。 古人还根据天上有没有月亮和月亮的圆缺来记月,称为晦、朔、弦、望。晦就是月终;朔是初一;弦分上弦(就是每月的初七、初八)下弦(每月二十四、二十五);望就是十五。 古代人们又根据日夜的轮换,把一天分为若干时段。比如按照太阳的出没,分为日出、日中、日入。日出也称为旦、早、朝、晨;日入称为夕、暮、晚、昏,也称为日夕。古时候人们每日两餐,早饭在日出以后,称为“食时”;晚饭在日入以前,称为“哺时”(现在还有不少地方保持这一日两餐的习惯和传统)。日入以后先是“黄昏”,然后是“人定”,人定以后是“夜半”(即半夜)。接着是“鸡鸣”,也称为“昧旦”或“昧爽”,就是天将明的时候。鸡鸣以后是“平旦”,也称为“平明”,是指清晨天刚亮的时候。 二、十二地支计时法 到西汉时期,人们便开始把一昼夜的名称固定下来,分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哺时、日入、黄昏、人定十二个时辰,并且用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来标明,又以十二生肖作代。具体划分如下:子(鼠)时是十一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丑(牛)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寅(虎)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卯(兔)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辰(龙)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巳(蛇)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午(马)时是十一点到一点,以十二点为正点;未(羊)时是一点到三点,以两点为正点;申(猴)时是三点到五点,以四点为正点;酉(鸡)时是五点到七点,以六点为正点;戌(狗)时是七点到九点,以八点为正点;亥(猪)时是九点到十一点,以十点为正点。比如,夜半就是子时,是现在的二十三点到一点,所以古书上把这个时辰称为“子夜”。午时是从中午十一点到十三点,也叫“日中”。古书上常有“点卯”的记载,点卯就是在卯时(即现在的五点到七点)上班报到。 三、五更计时法 古人把一夜分成五更,每更两个小时,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五更”,如李煜的“罗衾不耐五更寒”中的“五更”即此。夜半就是子时,是现在的二十三点到一点,所以古书上把这个时辰称为“子夜”,当代著名作家茅盾先生就用“子夜”作了自己一部长篇小说的书名。全夜为五个更,第三更便是子时,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说。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更”或“鼓”,因此又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击鼓报时,故夜晚又说是几鼓天。(沙溪历史上有更楼桥,现在还有唯一的更楼遗址,都可以为此作旁证。) 四、时、刻、字、秒、忽计时 现时每昼夜为二十四小时,在古时则为十二个时辰。 时以下的计量单位为“刻”,一个时辰分作八刻,每刻等于现时的十五分钟。旧小说有“午时三刻开斩”之说,意即,在午时三刻钟(差十五分钟到正午)时开刀问斩,此时阳气最盛,阴气即时消散,罪大恶极之犯,应该“连鬼都不得做”,以示严惩。 刻以下为“字”,关于“字”,广东广西的粤语地区至今仍然使用,如“下午三点十个字”,其意即“十五点五十分”。据语言学家分析,粤语中所保留的“古汉语”特别多,究其原因,盖因古中原汉人流落岭南,与中原人久离,其语言没有与留在中原的人“与时俱进”。关于“字”,下面还将讲到。 “字”以下的分法不详,据《隋书 律历志》载,秒为古时间单位,秒以下为“忽”;如何换算,书上没说清楚,只说:“‘秒’如芒这样细;‘忽’如最细的蜘蛛丝”。 当年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将中西时点,分别称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将“大时”淡忘,而“小时”则沿用至今。 古时计时工具有两种: 一是“日晷(Gui第三声)”。古代有一种测定时间的仪器叫做“日晷”,它是由一只斜放的有刻度的巨大“表盘”和位于“表盘”中心的一根垂直竖立“表针”组成,是以太阳移动,“表针”对应于晷面上的刻度来计时的。日晷在北京故宫里可以见到。 二是“漏”。漏是以滴水为计时,是由四只盛水的铜壶组合,从上而下互相迭放。上三只底下有小孔,最下一只竖放一个箭形浮标,随滴水而水面升高,壶身上有刻度,以为计时。原一昼夜分100刻,因不能与十二个时辰整除,又先后改为96,108,120刻,到清代正式定为96刻;就这样,一个时辰等于八刻。一刻又分成三分,一昼夜共有二十四分,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对。注意,这个“分”不是现时的分钟,而是“字”,在两刻之间,用两个奇怪符号来刻,所以叫做“字”。字以下又用细如麦芒的线条来划分,叫做“秒”;秒字由“禾”与“少”合成,禾指麦禾,秒指细小的芒。秒

文档评论(0)

wend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