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传统园林吕文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生:吕文文 专业:建筑与土木工程 学号 一:中国传统园林发展概述 1.概说 中国自古就有热爱自然、崇尚自然的传统,无论是道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还是儒家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都把人和万物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 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又启发着人们去热爱自然、讴歌自然。对自然景观的开发以及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就在这种观念形态孕育下,得到了源远流长和波澜壮阔的发展。 2.发展 中国传统园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时期,东晋和南朝是我国自然山水式园林的奠基时期,也是由物质认知向美学认知的关键时期。唐宋至明清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继承和发展。大致过程如下: (1)汉代以前,人们把自然环境只看做是打猎、游娱等物质生活享受的场所,例如商周时期的“囿”、“苑”、“台”等。 (2)汉末至南北朝,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思想兴起,孕育了独立的山水审美意识,使人们对山水的认识从物欲享受提高到“畅神”的纯精神领略阶段,出现了山水诗、山水画等。 (3)晋室南迁,中原士大夫大量逃亡江南,在山清水秀中过着安逸的生活,他们尽情享受并讴歌山水之美,山水诗、山水园得到了发展。 (4)唐宋至明清,我国自然山水式园林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a)理景的普及化:即由都城向地方城市扩散;由社会上层少数帝王、贵戚向一般官员、士人发展。 (b)园林功能生活化:两晋南北朝以来的园林一贯追求自然意趣,人工建筑物较少,但随着造园的普及,园林和生活结合的更紧密,园中建筑物的比重也逐渐提高。 (c)造园要素密集化:前期园林规模较大,景物布置稀疏,随着园中生活设施的增多以及追求景观的多样和山水的险奇,各种造园要素都增加起 (d)造园手法的精致化:六朝以前,园林审美比较质朴、粗放;唐宋时期造园风格趋于精美;明清二代,造园风格趋于繁密,理景手法更加丰富娴熟。 二:皇家苑囿的发展及实例分析 1.概说 历代帝王都在京城周围设置若干苑囿供其进行各种活动,这些苑囿的规模很大,性质不单是一个游息的场所,二是具有多种用途的综合体。 明代帝苑不发达,大多数为对旧园的利用,并无任何兴作。总的来说,明朝的帝苑比之唐宋,其数量和规模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清朝的帝苑之盛可使唐御苑、宋艮岳相形见绌。清代帝王酷爱园林,于是就有了北京西北郊以玉泉、万泉两水系所经各园为主的苑囿区。 2.清代帝苑的内涵 一部分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 另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 宫室部分占据前面的位置, 以便交通和使用,园林部分 处于后侧,犹如后园。 清代帝苑理景的指导思想是 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 3.皇家园林的精华—颐和园 3.1历史 颐和园位于北京西郊海淀区。距北京城区15公里。颐和园的前身为北京三山五园中的清漪园。后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同遭严重破坏。 1888年起,慈禧挪用海军军费修复此园,改为颐和园。从1903年起.慈禧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度过。所以颐和园是一个兼具“宫”、“苑”双重功能的大型皇家园林。 3.2布局 颐和园规模宏大,总面积达294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两部分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 环绕在山湖之间的宫殿、寺庙、园林建筑可概括为三大区域: 宫廷区以仁寿殿为中心.慈禧晚年大部分时间在这里垂帘听政。 居住区以玉澜堂、乐寿堂、宜芸馆为主体,帝后生前在这里起居生活。 游览区融山水、建筑、花木为一体。是当时统治者的游憩之处。 颐和园风景游览区包括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部分。以万寿山前山、后山、后湖、昆明湖为主,是全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万寿山前山: 佛香阁和排云殿是全园的主体建筑。 昆明湖沿岸的长廊把前山各组建筑联系起来,长廊长728米,供273间,是千山的主要交通路线。 后山: 水面狭长而曲折,林木茂密,环境幽邃,和前山的开阔形成鲜明的对比。 有宏丽的西藏佛教建筑和屹立于绿树丛中的五彩琉璃多宝塔。 后湖: 两岸原有临水的苏州街,仿照苏州街道市肆的意趣。 后湖东边的“谐趣园”,是仿无锡畅春园的手法,以水池为中心,周围环布轩榭亭廊,形成隐藏一隅的幽静水院,富于江南园林意趣。 昆明湖: 东岸是一道拦水长堤,湖中又筑堤一道,仿杭州西湖苏堤建桥六座,此堤将湖面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面湖中又设南湖岛。 此园利用万寿山一带的地形,加以人工改造,造成前山开阔的湖面和后山幽深的曲溪、水院等不同境界,是造园手法上的成功之作。 在借景方面,则把西山、玉泉山收入园中,形成更加丰富有层次的景观。 三:江南私家园林的发展及实例分析 1.概说 江南地处长江中下游,好的气候条件成为了发展园林的有利条件。 东晋、南朝建都金陵后,王宫贵族竞相建园,掀起了江南第一建园高潮。 南宋时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