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别罗夫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肖像》 那半俄罗斯农民的面庞,半罪犯的面容,扁平的鼻子,神经质地抖动着的眼脸,以及埋藏其下的小而锐利的双眼,还有那高贵,漂亮的前额,以及讲述着无际的苦难,深不可测的忧郁,不良的癖好,无限的怜悯和不可遏制的嫉妒的富于表情的嘴巴!这是一位患有癫痫病的天才,单是他的外表就足以昭示许许多多的东西:有袭击着他的大脑,奔腾激越而近乎疯狂的浪涛,还有他的抱负,他的巨大的努力,以及由于灵魂的偏狭而生发出的病态的意志…… 核心问题 长篇小说《罪与罚》是如何体现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的?《安娜 卡列尼娜》在小说体式上有何区别? 分支问题: “复调性”内涵怎样? “复调性”在小说中如何体现? “复调性”何以形成? “复调性”对小说有何影响? “复调性”有何流变? 一、“复调”与“复调性” 作为音乐术语,“复调”(polyphony)与“主调” (homophony)相对; “复调”由两组以上同时进行的旋律组成,各个声部各自独立,但又彼此形成和声关系,和谐统一成整体; “复调”从本质上排斥单声调,拒斥一言堂,提倡对话性。 巴赫金的“复调” “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这确实是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特点”; “复调的实质恰恰在于:不同声音在这里仍保持各自的独立,作为独立的声音结合在一个统一体中,这已是比单声结构高出一层的统一体。如果非说个人意志不可,那么复调结构中恰恰是几个人的意志结合起来,从原则上便超出了某一人意志的范围。可以这么说,复调结构的艺术意志,在于把众多意志结合起来,在于形成事件。” ——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 “复调性”内涵 第一,人物形象的平等——地位层面: 主人公意识不为作家所限,彼此之间具有平等地位; 第二,人物意识的对话——观念层面: 人物相互之间争论,形成全面的对话性; 第三,作家与人物的平等——主体层面: 作家的声音作为观点之一,进入小说情节和对话,与作品的人物构成不同声部,互相对话; 成名作 1846年1月,《穷人》在《祖国纪事》上发表,受到了广泛的好评,陀思妥耶夫斯基一举成名。 二、“复调性”的呈现 “复调性”之一:人物形象的平等 创作由来: 《罪与罚》给作者带来世界性声誉,取材于《时代》杂志连载的一个案例,一位法国青年拉谢尼耶夫因杀害了一个老年妇女而入狱。 主要人物: 拉斯柯尔尼科夫——穷大学生,杀人犯; 冬尼娅——拉斯柯尔尼科夫至妹,为了哥哥被迫嫁给卢仁; 马美拉多夫——城市贫民,失业,酗酒,车祸而死; 索尼娅——马美拉多夫之女,为全家生计,被迫卖身; 办报 1860年代,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哥哥一起创办了《时间》(1861-1863)和《时代》(1864-1865)杂志,宣传他的“土壤派”理论。 “复调性”之二:人物意识的对话 写小说离不开对话,因为对话描写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但对话描写并不等同于“对话性”。 传统小说中的对话往往是在作者意志主宰下的对话,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意识,因此具有单声道的特点;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对话却表现为不同意识、不同思想之间的争论,即使是在独白之中,也暗含着形成争论的另一方。 第一章写“罪” 谁犯罪? 犯何罪? 为何犯罪? 由谁定罪? 从第二章到尾声写“罚” 如何惩罚? 谁来惩罚? 谁有资格惩罚? 怎样惩罚? 重心在于“罚”,“罪“与”罚”内涵的多重性。 拉斯科尔尼科夫形象 拉斯科尔尼科夫具有典型的双重人格,其姓氏来源于动词“расколоть”(劈开,拆开,分裂),暗含着“分裂”、“混乱”之意; 他是一个心地善良、有天赋、有正义感的青年,又是一个性格阴郁、孤僻、带有神经质的双面人; “在他身上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在交替变化”。 双重人格之间的激烈冲突,使主人公不断地动摇在对自己的“超人哲学”理论(即关于“平凡人”与“不平凡人”的观点)的肯定与否定之间。 内心意识的对话 各种想法在拉斯科利尼科夫的脑子里像旋风样飞速旋转。他气得要命。 “主要的,是他们毫不掩饰,也不想客气!如果你根本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和尼科季姆·福米奇谈起我呢?可见他们不想隐瞒,像群狗一样在跟踪我!这样毫无顾忌,这样瞧不起我!”(间接发问) 他气得发抖。 “好吧,要打,就对准了打,可别玩猫逗老鼠的游戏。这可是不礼貌的。波尔菲里·彼特罗维奇,要知道,也许我还不允许这样!……我会站起来,对着你们把实情全都说出来;您会看到,我是多么瞧不起你们!……”(直接对话) 他困难地喘了口气。 内心意识的对话 “如果只不过是我觉得好像是这样呢?如果这是幻象,如果我全弄错了,如果是由于我没有经验而发火,如果是我演不了这个卑鄙的角色呢?也许这一切都没有什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