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2雨说24张
第2课 雨 说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 1.读一读,写一写 (1)正音辨形。 禁锢( ) 喑哑( ) 喧嚷( ) 油膏( ) 襁褓( ) 丝缕( ) 田pǔ( ) 留zhì( ) suō( )衣 答案:ɡù yīn rǎnɡ ɡāo qiǎnɡ lǚ 圃 滞 蓑 ﹒ ﹒ ﹒ ﹒ ﹒ ﹒ (2)据义填词。 ① :束缚;强力限制。 ② :滋润光滑得像油脂一样。 ③ :声音细而温和委婉。 答案:①禁锢 ②润如油膏 ③温声细语 【词义辨析】 禁锢 禁闭 【同】都是动词,都有强力限制的意思。 【异】“禁锢”侧重于对人的思想活动的限制束缚,“禁锢”的对象可以是人、人的思想和其他事物。仅用于书面语。 “禁闭”侧重于对人身的关押拘禁。兼用于口语和书面语。 【举例】我在这里就像关禁闭一样,更像一只被禁锢在笼子里的小鸟,多么渴望飞翔啊。 ﹒ ﹒ ﹒ ﹒ 2.读一读,做一做 (1)诗歌中,诗人以第 人称叙述,采用 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春雨生动活泼的灵气。 答案:一 拟人 【知识链接】 拟人手法的作用 拟人手法是文学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把事物人格化,使原本没有生命的物体有了人类的感情与形象。 其作用一是色彩鲜明;二是描绘形象,使人或事物更生动形象;三是表意丰富,更利于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增强语言的亲切感,还可以使被描写的事物变得生动起来。 (2)请仿照示例,为下列三部分拟写小标题。 示例: (1~3节):雨的到来 ①(4、5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6~8节):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第9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雨的来意 ②雨的邀请 ③雨的祝福 【知识博览】 1.作者名片 郑愁予,中国台湾诗人,原名郑文韬, 为“现代派诗社”成员。被称为“浪子诗 人”,20世纪80年代曾多次被选为台湾“最 受欢迎作家”。诗集《郑愁予诗集Ⅰ》被列 为“影响台湾三十年的三十本书”之一。代 表作《错误》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 2.图解课文 背景介绍 《雨说》是郑愁予复出之后于1979年写成的,当时正值我国“文化大革命”结束不久,中国的一切都开始显露生机,正如春雨降临大地,万物复苏。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 探究一 把握内容 1.第1节中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答案:第1节描绘了春雨来前大地枯旱的景象:田圃荒凉,种子禁锢;牧场枯黄,牛羊绝迹;鱼塘低浅,游鱼缺水;小溪干涸。 2.第2~5节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哪些词句表现出春雨对孩子们的爱? 答案:描绘了大地因春雨降临而焕发勃勃生机的画面。“走得很轻”、“温声细语”、“雷电不喧嚷,风也不拥挤”、连用三个“别”字、两个“为什么不……”的反问句,表现出春雨对孩子们的爱。 探究二 感知形象 3.诗歌最后三个小节呈现了哪些形象?诗中“教你们勇敢地笑”,如何理解“笑”的内涵? 答案: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旗子等。“笑”代表着一种快乐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勇敢地笑”,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孩子们的美好祝愿和殷切希望。 4.文中的“雨”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案:“雨”具有温柔亲切、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特征。 【解题指导】 “诗歌意象”考查的题型及答题格式 题型(1):诗中“××”意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答题格式:“××”的特征是…… 题型(2):诗歌的“××”句写了哪些景物?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这句话中写了“××”“××”等景物,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题型(3):诗中“××”“××”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答题格式:描绘了一幅……景象/图/画面。 探究三 表现手法 5.结合诗歌第1、5节来看,这两节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案:对比、照应。春雨来之前的景物和春雨来之后的景物形成鲜明的对比,两节又互相照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大地因春雨降临而焕发出勃勃生机,加深了人们的印象。 【一课一法】 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鲜明突出事物的特点、人物形象,揭示文章主旨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做比较。对比的两个事物是并列的,不分主次 对比 使描写对象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而用相似的或相反的、有差异的事物做陪衬的一种写作方法。可分为正衬和反衬 衬托 作 用 特 点 类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电压技术赵智大第三版.pptx VIP
-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学课件【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鲁教版(新课标)】.pptx VIP
- 2024上海全民国防教育知识线上答题活动题库及答案 .pdf VIP
- 管理会计学复习笔记.pdf VIP
- 11ZJ111 变形缝建筑构造(OCR).pdf VIP
- 粮油供货合同.docx VIP
- 网络安全协议分析与案例实践.ppt
- 1.《沁园春长沙 》课件(共4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VIP
- 《口腔颌面外科学》课件——第三章 局麻并发症.pptx VIP
- 2025年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