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名】马拉色菌病.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疾病名】马拉色菌病 【英文名】infection of Pityrosporum 【缩写】 【别名】 【ICD 号】B36.8 【概述】 马拉色菌病 (infection of Pityrosporum)是马拉色菌引起的皮肤浅表角质 层和毛囊感染,偶可见引起系统性感染。目前对马拉色菌研究较为深入,主要 指花斑癣及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故将花斑癣和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合并,建立本 病。此外,本菌与脂溢性皮炎和银屑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流行病学】 马拉色菌系统感染以美国报道居多,其次是欧洲。约98%的病例均接受了 胃肠外高营养治疗,其中 90%左右的病例所给予的营养物质中含 10%~20%的脂 肪乳成分。高危人群有心肺疾病的新生儿、严重胃肠道疾病患者、免疫低下的 儿童及成人。Redline等于 1981年报告首例马拉色菌所致的肺血管炎。 【病因】 马拉色菌属 (Pityrosporum)也称为糠秕孢子菌属,真菌学分类为有丝孢 菌,属于担子菌门担孢目-担孢科。该属分为 7 个菌种。 1.糠秕马拉色菌 (M.furfur) 为属标准株,可分为两种新模式:卵圆形和 正圆形;孢子形态变化较大,可长出菌丝。 2.合轴马拉色菌(M.sympodialis) 为皮肤上最常见的一种,常与其他种同 时存在,由于细胞很小,很难观察到出芽,主要特征为能分解七叶苷。 3.球形马拉色菌 (M.globosa) 常存在于花斑癣和脂溢性皮炎中,菌落生长 缓慢且表面有深在皱褶;细胞为球形,有许多芽管,特别见于患者的原代培 养。 4.限制马拉色菌 (M.restricta) 因其特征有限(包括过氧化氢酶活性)而得 名,常从头皮及面部上获得,并常与其他种共 同存在。 5.厚皮马拉色菌(M.pachydermatis) 是唯一的非嗜脂性马拉色菌,主要存 在于动物和人类皮肤,可引起系统感染。 6.史洛邦马拉色菌(M.sloofiae) 可存在于动物和人身上,主要特征为在 cremophor EI 上不能生长且不能分解七叶苷;致病性尚不清楚。 7.蛎壳马拉色菌(M.obtusa) 非常少见,具有 β-葡萄糖苷酶。 马拉色菌大多菌体含脂酶,以镶 形式存在于富含葡聚糖的细胞壁和 (或) 细胞膜系统,脂酶将脂质分解为脂肪酸,以自身代谢提供必需 的营养源 ,故主 要寄生于人体皮脂腺丰富部位如胸、背、头、面和颈等部,是一种条件致病 菌。 【发病机制】 马拉色菌大多菌体含脂酶,以镶 形式存在于富含葡聚糖的细胞壁和 (或) 细胞膜系统,脂酶将脂质分解为脂肪酸,以自身代谢提供必需 的营养源 ,故主 要寄生于人体皮脂腺丰富部位如胸、背、头、面和颈等部,是一种条件致病 菌。高危人群有心肺疾病的新生儿、严重胃肠道疾病患者、免疫低下的儿童及 成人。 【临床表现】 1.花斑癣 (tinea versicolor) 为皮肤浅表感染,损害为多数灰黄色、褐 色或污褐色甚至灰黑色斑疹,若频繁洗澡,可现淡红色。斑疹初发如帽针大 小,逐渐增大,如扁豆或小指甲盖大,数 目逐渐增多。可相互融合,侵及广大 皮面,损害边缘清楚,表面微发亮,搔抓时有麸 样鳞屑。症状减轻或入冬处 于静止状态,则呈减色斑 (图 1)。次年又发。经过缓慢。好发于成年人,男性 多见。 2.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多见于中青年,平均发病年龄在 30 岁左右,男多于 女, 疹表现为小粟粒大暗红色丘疹或毛囊性小脓疱,呈弥漫性散在分布,好 发部位为前胸、背部、双肩、颈部,少数见于前臂、小腿和面部 。自觉中度或 轻度瘙痒,亦有的伴灼热和刺痛感(图 2)。少数病例可与花斑癣合并存在。 3.系统性感染 临床表现与年龄相关。 (1)1 岁以下婴儿组:严重基础疾病为低体重出生早产儿、呼吸窘迫、支气 管发育不良、吸入性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坏死性肠炎、腹部畸形等。以体温 突然升高、呼吸暂停、心动过缓为常见表现 。另可见肺炎、间质性肺炎、呼吸 窘迫、嗜睡、营养不

文档评论(0)

aa1509082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