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业不读曾国藩,阅尽诗书也枉然 -k.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立业不读曾国藩,阅尽诗书也枉然 -k

立业不读曾国藩,阅尽诗书也枉然 作者:拾遗 “中国古代之最后一人,中国近代之第一人。”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曾国藩为何被那么多人所推崇?因为他用实践证明了:一个资质平庸的人,如果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也可以成为超凡脱俗的圣贤豪雄。 自古圣贤可佩但不可学,唯有曾国藩可佩亦可学。 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13岁时的某晚,曾国藩迈进书房。 点燃油灯,背起一篇三百字小文。 在他进入书房前,家里来了一贼, 听见有人进来,便躲在了房梁之上, 想等曾国藩入睡之后再偷点东西走。 哪知曾国藩背到三更还背不下来。 那贼终于受不了了,飞身下梁, 将此文一字不落地背了一遍, 然后冲曾国藩大叫:“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曾国藩的资质就是这么平庸, 以至于从小就被人讥笑为“愚蠢之辈”。 左宗棠评价曾国藩说:“才具稍欠开展。” 说白了,就是觉得曾国藩脑子不灵光。 梁启超说得更直接:“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 连曾国藩自己都承认:“余性鲁钝。” 总之,他平庸得实在可以,没一点天才范儿。 可鲁钝的曾国藩就靠三个词翻了身。 第一个词是——“早起”。 “黎明即起,绝不恋床。” 他自制了一个闹铃:在床边放个铜盆,盆上用绳拴个秤砣,再把香系绳上。香尽绳断,秤砣砸盆就会发出声响。 曾国藩就翻身起床,开始点灯读书了。 第二个词是——“耐烦”。 “一句不通,不看下句; 今日不通,明日再读; 今年不精,明年再读。” 他读书就像愚公,强调一个“耐”字, 不求快不贪多,不弄明白绝不罢休。 第三个词是——“有恒”。 “行之有恒,实为人生第一大事。” 他每日早起读书,从不间断。 就连行军打仗时也毫不例外, “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习字一篇……” 他说:“不日进,就日退。” 李鸿章17岁考中秀才, 张之洞16岁考中秀才, 左宗棠14岁考中秀才, 梁启超更是天资超迈,11岁即中秀才。 曾国藩从16岁开始参加科考,考了七次才中秀才,还是倒数第二名。 比较同时代名人,其愚笨一目了然。 但曾国藩一旦开窍,立马一鸣惊人。 中秀才的第二年,他就中了举人; 中了举人又四年,他就高中进士。 而他那些早早考中秀才的同学, 后来却连举人也没出来一个。 曾国藩打通科举路,靠的全是笨劲。 因为笨拙,所以不懂取巧, 遇到问题只知硬钻,因此不留死角。 而那些聪明的人不愿下“困勉之功”, 遇到困难绕着走,基础打得松松垮垮。 所以曾国藩说:“拙看似慢,实则最快。” 中了进士后,他便留京做了翰林。 在翰林院,他做事依然不走捷径, 总是按最笨拙、最踏实的方式去完成。 进翰林院的人都是大才子,看不起俗务。 所以办事通常都是做样子、玩花活。 唯有曾国藩,做什么事都全力以赴, 认认真真,不玩心眼,一丝不苟。 而正是因为做事踏踏实实、扎扎实实, 十年之中,他竟然获得了七次升迁。 从一个小翰林做到礼部侍郎,成为二品大员。 曾国藩说:决定成败的,不在高处,在洼处,不在隆处,在平处。全看人能不能在棘手之处,耐得住烦。 曾国藩打仗靠的也是一股笨劲。 他从不求奇谋,只喜欢“结硬寨,打呆仗”。 所谓结硬寨打呆仗,就是湘军每攻打一个城市, 并不急着跟太平军开战,而是修墙挖壕。 墙要修一尺厚八尺高,用来防止火炮攻击。 壕要挖一尺深,再在壕沟外埋种花篱, 花篱要五尺,埋入土中两尺。 并要设置两三层,用来防止马队攻击。 第二日,往前推进一段路程后,又修墙挖壕。 如同巨蟒缠人,用一道一道壕沟把城市困死。 曾国藩攻城,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年两年。 等战争结束,城外地貌都被湘军彻底改变。 太平军最擅长野战,大规模高速度调兵, 而且善用奇谋,经常搞围魏救赵之术。 但一遇到曾国藩,就一点办法也没有。 曾国藩打武昌、打九江、打安庆、打南京, 采用的全是“结硬寨,打呆仗”之法, 他用这个最笨的方法,打败了最聪明的太平军。 曾国藩的人生哲学很独特,就是“尚拙”。 他说:“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正是与众不同的“笨拙”,成就了他非同一般的高明。 笨到极致就是聪明,拙到极点就成了巧。 真正的聪明人,都是知道下笨功夫的人。 自古成名者,多始于笨干,是以有字颠、画迂、诗痴,浮光掠影,终不济事。 我们成不了曾国藩,不是因为笨,而是下不了他那样的笨功夫。 唯天下之至柔,能胜天下之至坚 身为二品大员,曾国藩却过得一点不开心。 朝廷上下浑浑噩噩,混天度日,贪腐成风。 不愿随俗的曾国藩,觉得活得憋屈。 1850年,道光皇帝去世,咸丰登基。 咸丰下诏“求言”,曾国藩精神大悦。 上了一道《应诏陈言书》,痛斥官场丑态。 这道奏折,得到咸丰的“通报表扬”。 尝到甜头,曾国藩又上了多道折子。 深入剖析官僚体系存在的种种问题。 曾国藩以为咸丰会全面采纳他的意见, 哪知咸丰只是上台后“做做秀”而已, 所以奏折一去便石沉大海,没了下文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