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9课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1.docVIP

2017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9课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1.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主革命 第9课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必修1

2.9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同步练习) 1.1931年9月19日,北平部分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也提出“立泯系派之见,共赴国难”。这说明 A.国难当头使民族矛盾激化 B.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 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被接受 D.国共内战受到一定遏制 2.抗战初期,蒋介石致电某部:“25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一位民主人士赞扬说:“此次大捷,其估量不仅在于双方死亡的惨重,而在于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日军锐气挫折”。两则材料称赞的是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战役 C.百团大战 D.台儿庄战役 3.“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是北宋以来的民间俗语,但图中却出现了“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的标语。这主要是因为 A.军人地位的提高 B.土地革命的影响 C.国民革命的高涨 D.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4.美国《时代》周刊1938年1月3日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这段话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卢沟桥抗战 B.淞沪会战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5.右图是学生在小组研究学习中出现的一幅地图。其研究主题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成就 B.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 C.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 D.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 6.下图是张乐平先生1938年5月创作的漫画,其创作意图是( A.庆祝日本侵华计划破产 B.坚定民族抗战必胜信念 C.呼吁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D.歌颂军民合作首战告捷 7. 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战役 C.太原会战 D.台儿庄战役 8.人们在抨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同时,也对抗日战争陷入了沉思。有人指出:抗日战争是以惨痛的代价为民主革命作奠基石的。这块“奠基石”主要是指 A.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 D.壮大了人民民主的力量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联盟约》《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决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材料二 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 材料三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配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场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多万人 不到10.9万人 材料四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像摘熟梅子一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中东……那将是日本和纳粹的大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是这样吗?”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两者在对待日本侵华态度方面有何相同之处? (2)依据材料三、四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材料四中罗斯福设想了什么结局?这一结局未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三、四简要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 【答案】 1.【答案】A【解析】解题时,一是注意时间是1931年9月19日,也就是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二天,再就是注意提出的要求是“共抗外敌、共赴国难”。从提的要求来看,并没有反对国民党中央的意思,不存在国民党内部发生了分化的内容,排除B;此时,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还没有提出来,排除C;此时,国民党正在对红军进行围攻,内战正在激烈进行,排除D。 2.【答案】B【解析】1937年9月,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可以说是“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选B。 3.【答案】D【解析】图中“好男要当兵”“扫荡倭寇”的标语反映了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激发了青年人的爱国热情,故D为正确选项。 4.【答案】B【解析】注意关键信息“(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h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