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明代云南几位诗僧诗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明代云南几位诗僧诗歌

浅论明代云南几位诗僧诗歌   内容摘要:云南古代文学在明代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不但诗人众多,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并且还出现了不少专门收集诗的诗集。特别是其中的诗僧们访师寻友,交游全国,他们不但精研佛学,而且还写下了大量的诗,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形式。现在就《滇南诗略》的两三位诗僧的诗歌进行分析 关键词:云南明代文学 诗僧 《滇南诗略》 云南文学在明代取得了一个非常巨大的进步,不但出现了著名的诗人、诗作外,还涌现了大量各具特色的诗人群及种类繁多的作品。云南诗人中的诗僧在这期间也非常活跃,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他们访师寻友,探寻佛法,吟诗作赋,不但在精深的佛理上取得不俗成就外,还写下了大量非常具文学价值的诗歌。现在就其中的几位诗进行赏析 1.法天,字无极,太和人,感通寺僧也。法天是今天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人,而他所在的寺庙感通寺就位于今天的点苍山南麓,在清桥寒烟合,空林夕照低。村翁留我宿,也解说禅楼 善坚在成华年间落发后,寻师访友,“足迹将遍天下,自得西蜀无际祖师新传,随处开堂(应为“坛”)说法,化道群迷。”《村晚》就写这时期,其中的“远桥寒烟合,空林夕照低”颇有意境,难怪其师金陵牛头山古庭师诗品:清服闲远,诣臻上品,艮由根器已深,故于诸僧中自翘然也,特异罹觐恩识。另外一首《船出江东》中这样写他在江南水乡见到的美景“小艇出江东,江流曲似虹。盟鸥间依棹,听雨暂推篷。雨岸翻波急,三山拥翠浓。”通过江南常有的“小艇、江流、鸥、棹、雨、篷”的组合,勾勒出恬静、闲适的江南水景,令人流连忘返,最后用“村翁留我宿,也解说禅楼”来收尾,道出了江南景美,人更美 据《滇南诗略》中善坚小传载,善坚到过江南的许多地方,遍访名刹其中就到过“于金陵之牛首,舒州之浮山,雨天大法刹出力尤多”,深受江南文化的影响。《山趣吟》中用江南文人的文笔把出家人平和、恬淡还有出家人的透脱写得轻松、自然,丝毫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特别是“帘卷溪光碧,窗含树色苍”这句意境之美,令人咀嚼有味 善坚在游历了完江南、西蜀之后,就回到了云南,据《《滇南诗略》》中载:回滇后黔国公沐氏建归化寺请师开山。相传为肉身成道,塔在法幢寺中,著有山云水石四卷,以奏请入大藏(应为“臧”)经。应该说在长时间的游历后,善坚无论是在法学的修为上,还是在诗歌的表达上,都进入了另一个境界,以诗说禅的更加自然,平淡中令人隽永。在《寻隐者》中,没有过多的渲染和描述,用简单直白的叙述,把出家人的随性,淡薄写的很传神,特别是“到门得见云松主,相对无言即是禅”这句,看似有意的强调,但又行云流水,有一种似无实用有的人生体味 寻隐者 为访山人人路偏,山中风景自悠然。到门得见云松主,相对无言即是禅 3.净论,字大魏,昆明人,落发于太华山山之佛崖寺。他也是一位不满足于在云南修行的诗僧,据载“天顺癸丑往金陵牛首山承受古庭师衣钵,遂到西蜀大兴万佛禅林。”他的诗多写山水,用苍雪、古松等意象勾勒出古朴、清静的修行环境。如: 竹室自适 披衣终日坐,为道可为凭。苍雪千竿竹,白头一个僧 苔迷石径山,气冷??灯灯。门外几多事,生来都不能 这首描绘出修行者常住的情形,在“苍雪、青苔、枯石、青灯”中看似枯燥、清冷的场所中显得有些无聊,但实际上他们内心是充实,因为有“为道可为凭”;他们也不愿沾染尘世,因为“门外几多事,生来都不能”,把出家人看透尘世虚幻的情感如实地展现了出来 白水池阻雪寄中崖 昨朝春雨多,今日山堆雪。拄杖欲寻师,雪深去不得 这首诗与唐代贾岛的《寻隐者不见》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与贾诗的直接开头,失落结尾有所不同。《白水池阻雪寄中崖》直接写出了“去不得的”条件“春雨、堆雪”和原因“雪深”,但它的内容又不全是去寻“师”问“道”,而是有一种“春雨”始,引发他的内心深处的诗兴,想要寻“灵感”,但趁兴而来,却是无果而终的失落 参考文献 1---论的编撰体例》,《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10月第11卷第5期 2 2013年12月第二十卷第四期 (作者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