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变迁.doc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16课大众传媒变迁.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一、单项选择题 1. 有资料说:“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自唐代起,中国就有了邸报,但邸报的作用仅限于传达朝政信息,所载内容无非皇帝诏令、诸臣奏议与宫廷动态而已,且只供官吏士大夫阅览。及至晚清,欧美传教士和商人来华办报,将西方报纸模式输入中土,开启中国近代报业之端绪。从上述资料中可以获取有关中国报纸起源的信息是(  ) A.唐代“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 B.晚清时出现的报纸是我国最早的报纸 C.“邸报”是官吏士大夫创办的 D.报刊业从一出现便展现了革命性的一面 2.1903年山东第一份报刊《济南汇报》创刊,此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济南陆续出现,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它对人们的影响有(  ) ①开阔视野  ②关注国事 ③减少文盲 ④传播新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的功能是(  ) A.图文并茂、声像具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4.2009年10月世界媒体峰会在北京闭幕。《纽约时报》的一位编辑说:“报纸不是唯一传播新闻的地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报纸传播速度不及互联网 B.报纸不是人们获得新闻的唯一来源 C.报纸的发展面临挑战 D.报纸已经不传播新闻 5.1896年8月14 日《申报》刊登了一则广告:“徐园七夕设文虎(即灯谜)候教……又一村并演西洋影戏。”这则材料里蕴含的最恰当的历史信息是(  ) A.上海开风气之先 B.电影在上海出现 C.电影进口到中国 D.上海报业非常发达 6.某制片公司拍摄一部电影,影片反映的是1915年的上海发生的故事,其中不可能出现的场景是(  ) A.住在西式洋楼里的洋人吃西餐 B.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人力车穿梭在大街上 C.报童在大街上叫喊“卖报!卖报!” D.大街上张贴着《歌女牡丹红》的电影海报 7.“超级女声”、“快乐男声”等电视选秀节目近年来风靡全国,这些节目体现了电视的哪一种功能?(  ) A.资讯传播 B.新闻报道 C.大众娱乐 D.艺术鉴赏 8.下列不符合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事业发展情况的是(  ) A.随着电视节目的增多质量有所降低 B.改革开放以来电视逐渐普及 C.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 D.《焦点访谈》等新闻类栏目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9.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 311万增长到 1.95亿,半年增幅达208.9%。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 A.微博技术的开发和推广使网络的即时性应用得到了加强 B.互联网可以实现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C.用户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D.微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报刊业的衰落 10.下列对大众传媒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大众传媒对社会思潮的影响复杂而矛盾 ②有新闻导向的作用 ③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 ④有利于社会化程度的加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 年份 当年创刊总数 中国人自办报刊 总数 所占百分比 1895年 7 3 42.9% 1896年 11 7 63.6% 1897年 49 45 91.8% 1898年 47 39 83% 注:1898年9月21日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已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材料二 《福报》的宗旨是“欲以开风气,广见闻,速变通,强国势”……《广仁报》的内容有论著、时事新闻、地方要闻、中西译述、杂谈等。论著多以外患日急,非变法维新不能挽救为中心问题,意在唤起国人发愤图强,开通风气。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材料三 中国近代的办报活动,如果从1815年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算起,最初的六十年,没有一份报纸或期刊是由中国人创办或主持的……从1874年到1895年的二十年间,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总共只有十种……除了香港地区清政府鞭长莫及外,其他地方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在专制政权的压制下,寿命都很短暂……1895年堂堂中华帝国在甲午战争中竟败于东洋“岛夷”之手,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刺激太大了,他们在各地组织学会,采取办报刊、设学堂等办法鼓吹“变法图强”。 ——姚福中《中国编辑史》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