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质学第十一章新生界.pptVIP

  1. 1、本文档共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地质学第十一章新生界

第十一章 新 生 代 第三纪的命名最初由意大利G.Arduino在1760年研究阿尔卑斯山地层时所提出来的;第三系是M.Hores和Naumann分别于1853年和1866年将其命名为早第三纪和晚第三纪。第四纪是法国J.Desnoyers在1829年研究巴黎盆地时所创立的,一直沿用至今。 1989年和2000年,国际地球科学协会(IUGS)的国际地层委员会(ICS)公布了一个“全球地层表”,其中:第三系被取消,新生界由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组成。2001年修订后的《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将老第三纪、新第三纪分别改为古近纪和新近纪,而第四纪仍然被保留。 国际地层委员会(ICS)于2004年公布了最新的地层年代表,第三系和第四系均被取消,新生界只包括古近系和新近系两个系,将新近系延长到现代。 本书采用2001年修订后的《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中的地层划分方案,即新生代自下而上划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 在新生代期间生物界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大发展,并形成现代类型为特征,尤其是人类的出现和进化更是第四纪独有的持色。地球岩石圈构造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动,特提斯海域两侧大陆板块对接碰撞,印度板块与亚洲大陆连成一体,环太平洋带近代沟-弧-盆体系的形成,大陆板块内部裂谷作用的空前活跃,同时,海陆分布已逐渐与现代接近,由于大陆面积的增加,差异升降的显著,致使第四纪沉积类型繁多。新近纪后期古气候由温暖渐趋寒冷,从而导致新近纪晚期和第四纪冰川广布。 第一节 新生代的生物界 新生代是生物界发展演化的一个新阶段,是高等哺乳动物有胎盘类昌盛发展的时代,也是高等被子植物发展的时代,在第四纪出现了人类。 一、植物界 被子植物在新生代占据了植物界的主要地位,并得到突发性的演化,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只占次要地位。 古近纪以木本被子植物的乔木、灌木繁盛为主,古老类型的裸子植物和蕨类仍有一定的数量。新近纪是草本植物大发展时期,大量现代属种出现,而古老的裸子植物、蕨类及原始被子植物相对减少。 第四纪,植物界面貌与现生类型极为相似,硅藻在淡水和海洋中均常见,海生微体浮游钙藻也很重要。为了研究第四纪古气候、古地理的变化,因此孢子和花粉的重要性也相当突出。 新生代被子植物的主要代表属有:温带植物的Populus(杨)、Betula(桦)、Alnus(赤杨;图11-1a)等;热带、亚热带植物有Magnolia(木兰)、Sabalites(似沙巴榈)等。裸子植物尚有Ginkgo(银杏;图11-1b)、Sequoia(红杉)、Metaseuoia(水杉;图11-lc)、Pinus(松)等。此外,硅藻、轮藻也很发育。 第一节 新生代的生物界 二、无脊椎动物 新生代的无脊椎动物以有孔虫、腹足类、双壳类为主,其它如六射珊瑚、苔藓虫、海胆等也有一定的数量,节肢动物中的介形类有了新的发展。 1)有孔虫 广泛发育在古近系和新近系中。海生有孔虫分为底栖和浮游两类。底栖有孔虫,如大型的Nummulites(货币虫;图11-ld)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域中,演化迅速,是划分古近系和新近系的重要化石;浮游有孔虫,如Glabigerina(抱球虫;图11-le)等,个体小、分布广,是重要的洲际对比化石。我国第四纪有孔虫主要分布在台湾及沿海省分,多为小型的浮游类型。 2)双壳类和腹足类 繁盛于新生代的海洋和大陆,以古近纪和新近纪更为重要,双壳类主要有Pecten(海扇;图ll-lf)、Ostrea(牡蛎)、Lamprotula(丽蚌)等。腹足类有Fusus(纺锤螺)、Planorbis(扁卷螺)、Viviparus(田螺)、Corbicula(河蚬)、Cathaica(蜗牛)等。 3)介形类 主要有Cypris(金星介)、Ilayocypris(土星介;图l1-lg)、Limnocythera(湖花介)等。 第一节 新生代的生物界 三、高等哺乳动物 新生代,哺乳动物取代了中生代昌盛一时的爬行动物,成为动物界的主宰,尤其是有胎盘类(真兽)的进化幅射更为明显,除陆地外,还向海洋和空中发展,如鲸、蝙蝠。无胎盘类的有袋类主要繁盛于与其它大陆隔绝的澳洲。根据哺乳动物发展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古近纪早期(古新世-始新世)是古肉齿类和古有蹄类等古老的哺乳动物繁盛时期。肉齿类,如始新世的Hyaenodon(鬣齿兽)以捕食其它原始食草动物为生。古有蹄类以植物为食,如古新世的Bemalambda(阶齿兽)。 2)古近纪晚期(始新世-渐新世)是奇蹄类高度发展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