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1 王安石变法.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选修1 王安石变法

年代 收入 (单位:贯) 支出 (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625万余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余 13186万余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时。 ——欧阳修 必修二第2课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 复习思考:北宋政府为什么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例: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 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以备岁币 宋代有人说:“历代以来的一切苛捐杂税,本朝都有”。 北宋《流民图》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不抑兼并) 阶级矛盾尖锐 农民起义不断 王小波、李顺起义 范仲淹(989一1052) “庆历新政” 严重的社会危机使得不少“以天下为己任”的大臣,纷纷上书朝廷,要求革新政治。宋仁宗庆历三年(1043年),大臣范仲淹等人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革主张,为仁宗所接受,遂推行新政,这就是“庆历新政”。但是新政触犯了官僚贵族们的既得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庆历五年(1045年)初,范仲淹等人被相继排挤出中央政府,新政宣告夭折。 圩田工程示意图(选自(清)《授时通考》) 木兰陂位于莆田市郊南门外约4公里的木兰山下,是北宋期间修建的一座引、蓄、灌、排、挡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迄今仍在发挥效益,灌溉着莆田平原1万多公顷的田地。 《耕织图》中繁忙的收获场面 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变法后的农民生活 南京半山园王安石故居 王安石曾三度在江宁府(今南京)任职。辞官隐居南京的王安石在66岁的时候身患重病,宋神宗得知后即“遣国医诊视”。病愈后,王安石上书要求舍宅为寺,以祈“永远祝延圣寿”,并请宋神宗赐寺名。宋神宗同意了王安石的要求,命寺名为“报宁禅寺”并亲书匾额。因寺地处建康(南京)城的白下门外七里,距钟山也是七里,正好在白下门到钟山的半道上,故又称“半山寺”或“半山园”。北宋元佑占元年(1086年),王安石病逝,相传就埋葬在半山园内。 王安石纪念馆半山堂 * * * * * 注重能力的经义考试方式 ,“经义”也是对儒家经典内容的泛称,经义考试方式是以儒家经典中的文句为题,由应试者围绕此文句展开议论,阐发义理,类似于现代的议论文。(策,就是册,把问题写在册简上,让前来应举的考生回答。) 策问主要询问时务 * * 第6课 北宋王安石变法 五代十国形势图 陈桥兵变 杯酒释兵权 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北宋面对着什么样的问题? 宋太祖是如何登上帝位的?登上帝位后他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他是如何解决的?由此引出了那些问题? 北宋建国,面临如何完成统一和巩固统治的问题 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结束 先易后难 先南后北 北宋的统治 钦宗 1125-27 徽宗 1100-25 哲宗 1085-00 仁宗 1022-63 英宗 1063-67 神宗 1067- 真宗 997-1022 太祖 960-976 太宗 976-997 神宗 1067-85 一、变法背景、目的及条件—— 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造成的三冗问题引发财政危机; ②政治危机:北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激化阶级矛盾; ③边患危机:统调分离,兵将分离,守内虚外等政策造成宋军战斗力弱,辽、西夏始终威胁北宋,民族矛盾激化。 积弱 1.北宋中期三冗二积造成严重社会危机 积贫 3.改革条件: 2.改革目的: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统治,富国强兵。 ①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②王安石丰富的从政经验及“三不足”的变法精神影响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 “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言事书》 人言不足恤:对流言蜚语无需顾虑。 天变不足畏:自然界的灾异不必畏惧 (这是对当时有人用各种所谓“天生异象”的奇谈怪论来攻击新法的回应) 祖宗之法不足守:前人制定的法度若不适应当前的需要甚至阻碍社会进步,就要修改甚至废除,不能盲目继承效法;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朱镕基总理 一、变法背景、目的及条件—— ①财政危机; ②政治危机; ③边患危机。 1.北宋中期三冗二积造成严重社会危机 3.改革条件: 2.改革目的: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巩固统治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