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二荷塘月色第一单元第1课教案.doc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二荷塘月色第一单元第1课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二荷塘月色第一单元第1课教案

《荷塘月色》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学习赏析散文的艺术手法。 2.通过把握本文的情感脉络,学习鉴赏抒情散文。?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颇不宁静的感情。? 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方法: 通过听录音、默读,让学生读文入境。 通过反复诵读、感知,品味作品语言。 通过提问思考讨论,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设计: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释题?? 1.??????在一次“中学生最喜爱的十大课文”问卷调查中,名列榜首的是《荷塘月色》。 2.??????荷塘,指朱自清先生当时任教的北京清华大学清华园里的荷花池,是本文所要描绘的特定处所。月色,则点明了时间,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 二、自读感知?? 1.?要求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整篇课文,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初步把握作品的基本结构框架和作者的感情。 首先自读课文,疏通文句,借助注解和词典,弄清以下词语的读音和意思: 幽僻、蓊蓊郁郁、弥望、袅娜、宛然、凝碧、斑驳、峭楞楞? 借助注解和词典读懂《采莲赋》。 2.?其次给文章八个小段标上序号,找出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找出文章抒情的语句。 明确:? 文章主要写景的段落是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 文章主要抒情的段落是第三段。 文章抒情的语句主要有: 第一段: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第二段: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第三段: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便觉是一个自由的人。……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第六段: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第七段: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第八段: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3.??提问: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明确: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景物优美;感情真挚;语言新而不失自然。 (1)写景。主要写什么景?(荷塘、月色) (2)是写景散文,也是抒情散文。 ????明确: 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从空间上看,作者从家里出来,经小径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里;从情感上看,作者由颇不宁静——渴求宁静——片刻宁静——走出宁静。形与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圆形结构,说明作者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苦闷忧愁。 ????由此说,本文的文眼句是什么? 提示: 题有题眼,文有文眼。所谓文眼,就是文中最紧要的语言。比如一个人,人没有眼睛,就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反过来,他人读你的眼睛,就能读到你的内心世界。所以,文眼,就是最能揭示主题思想、透露作者感情的传神语句。清代刘熙载曰:“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此即文眼之说。所以读一篇文章,要注意文眼的把握。朱自清先生善于设置文眼。 三、再读质疑 (一)学生再次仔细阅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和有必要深究讨论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如下一些问题: .???1.为什么作者要反复写“爱热闹也爱冷静”的双重性格?? 2.课文第五段,写月光用“泻”不用“照一铺”,其好处是什么?? 3.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为什么写出如此宁静的文章?? 4.第四段景物描写,为什么叶子写得多? 5.课文最后一句话“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熟睡好久了”是否多余?? 6.心里颇不宁静表现了什么?? 7.第五段酣民、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 8.采莲与文章主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写采莲的事情? 9.作者为什么会由光和影联想到名曲? 10.第六段写“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作者为什么会如此伤感?? 11.《荷塘月色》为什么如此出名?我好像看不出它的好处。? (二)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上述问题,重新整合。 第一类问题是关于文章主旨、作者思想感情的问题。?如上1.?3.?6. 第二类问题是文章局部的细节问题。如上4.?2.?7.?9.?10.?8.? 第三类是关于对本文的评价的问题。如上11. 四、讨论交流? 首先讨论第一类问题,即关于作者思想感情的问题。 教师提示,要搞清作者说自己心里颇不宁静的问题,首先要搞清为什么作者会颇不宁静,这必须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必须联系作者自身来看。 明确: (一)投影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华,串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