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江苏省吴市“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
江苏省吴江市“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
/cio/??2006年08月25日11:55??来源:eNet硅谷动力??字号:小 | 大
【文章摘要】本规划是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分析吴江市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对信息化技术发展方向以及社会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
前 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发挥信息化对吴江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促进作用,特制定吴江市“十一五”信息化建设专项规划。 本规划是吴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分析吴江市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对信息化技术发展方向以及社会需求预测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按照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起草制定,是对全市信息化建设进行宏观指导的纲领性文件。 本规划立足当前,着眼于发展,旨在阐明吴江市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和提升信息产业的发展思路、建设原则、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紧紧围绕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人才培养、政策法规与标准等六大信息化要素,寻找建设和发展的突破口,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探索符合吴江实际的发展道路与模式,推动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加快推进全市的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 第一部分 现状与发展方向 一、 现实基础 (一) 基础设施 “十五”期间,我市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网络建设已较为完善,在传统电信网络的基础上,已完成现代数据通信网络的部署和建设,在网络规模、网络先进性和普及程度等方面基本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建设了覆盖市区基于SDH、ATM、光纤通信宽带城域网,网络容量和速率能够满足各类信息服务的要求。到“十五”期末,全市固定电话交换机容量37.8万门,城乡电话主线普及率42.46号线/百人;移动通信网络已覆盖全市各乡镇和行政村,网络覆盖率已超过99%;多层次、现代化的广播电视传输网建设基本完成,拥有调频、微波、光缆、卫星等多种传播手段的现代化广播电视传输网,网络人口覆盖率达100%。 (二) 信息产业 1、 信息制造业 我市以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依托,形成了以外向型企业为主导的信息产品制造业格局,区内93%的外资企业从事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国内电脑及周边产品、光电子、通讯及网络、新型电子元器件主要生产基地和重要采购中心,2002年被命名为“江苏省信息产业基地”。截止2005年底,开发区内落户外商投资企业557多家,累计利用外资21.7亿美元,2005年进出口总额108亿美元。 以七都、芦墟镇为中心的光电缆产业蓬勃发展,拥有亨通、永鼎两家上市企业,2002年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吴江光电缆产业基地”。全市光电缆生产企业40多家,电缆生产线168条,年产能6640万对公里;光缆生产线31条,年产能536万对公里,产销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强。 2、 信息服务业 我市通信服务市场多元化的竞争格局正在逐步形成。传统固话电信业务逐渐趋于饱和,新兴的互联网业务和移动通信业务增长迅速。到“十五”期末,无线市话小灵通完成放号25.6万门;移动电话用户已超过50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移动电话178部;已建成智能宽带小区80个,约5.2万户家庭可享受到宽带上网服务;全市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5.8万户,行政入户率超过84%,付费数字电视已在盛泽镇率先开播。 (三) 信息技术应用 我市积极尝试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和提升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1、 电子政务建设全面推进 我市从2003年开始实施以“一站两网”为基本框架的电子政务工程,政府信息化开始由孤岛式的初步建设阶段进入集中式的系统建设阶段。建设完成“中国吴江”政府门户网站,并以“中国吴江”政府门户网站为依托,实现了全市各级党政部门上网普及,以政府门户网站为基础的政府外网网站已初步显现出电子政务门户的雏形。在“十五”期间,我市已建成以千兆光纤为主干的“党政信息网”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平台,全市116家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实现了全面互联。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党政信息网站、视频系统已投入使用,全市市镇两级党政机关和市属企事业单位的非涉密文件、会议通知、数据报表等材料均实现了无纸化网上传输。 2、 电子商务发展取得突破 依托我市传统丝绸纺织产业,借助现代电子商务模式与传统市场相结合,我市积极推进行业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丝绸之都”中国东方丝绸市场电子商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初中信息技术(信息科技)七年级全一册义务教育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眼耳鼻咽喉口腔科护理学》教案 第13课 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患者的护理(三).docx VIP
- 2025年江苏南京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pdf VIP
-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全册知识点提纲.docx VIP
- 建筑工程述标(鲁班奖项目超高层框架结构技术答辩).pptx VIP
-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55008-2021知识培训.pptx VIP
- 《电梯关键部件寿命评估技术规范》.pdf VIP
- 高压氧舱技术的进步与挑战.docx VIP
- 消防考试试题100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5电力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指南.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