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学语文《老子》五章.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老子》五章

《老子》五章 一、教学要求 1. 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 把握《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二、学习要点 1. 老子的思想主张 2. 《老子》五章的思想内涵 3. 学习《老子》的语言、行文、修辞手法等 方面的艺术特色 三、作者生平 《史记》载老子生平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瘾君子也。 四、作者作品 《老子》即《道德经》,又称《老子五千文》 《道德真经》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 唐代尊为《道德真经》。 此书主要是老子自撰,它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探讨的是玄妙的形而上学问题。 蔡志忠漫画版《老子》 补充:蔡志忠介绍 蔡志忠,台湾彰化人,著名漫画家,15岁起便开始成为职业漫画家。1976年成立龙卡通公司,拍摄了《老夫子》、《乌龙院》等长篇动画电影,曾获1981年金马奖最佳卡通片奖。1983年开始创作四格漫画,已有《庄子说》、《老子说》、《大醉侠》、《光头神探》等100多部作品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多种语种版本出版,销量超过了3000万册。1999年12月8日获得荷兰克劳斯王子基金会颁奖,表彰他通过漫画将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学作出了史无前例的再创造。 五、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当现实社会中的氏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旧命观”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 《老子》的主要内容: 《老子》的主要内容: (1)关于“道”的学说。 (2)自然无为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eg“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3)抨击仁义礼乐,“绝圣弃智”。 (4)朴素的辩证观点。 (5)谦退不争的人生态度。 六、课文讲解 1.课文分析 道可道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取道于寻常可得的道,所得的道不是永恒的道; 取名于寻常可得的名,所得的名不是永恒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宇宙的初始;取名于有名,是万物得以化生的根本。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所以,通常要不作欲望趋求,以便观察那无以名状的微妙;通常又要持有欲望趋求,以便观察那成名化物的极致。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往返周行,就是一切行为动作的微妙法门。 【评析】 本章指出了行为方式(道)、生存状况(名)、行为动机(欲)之间的关联,提出了作为事物丛林之旅的基本在途规范的“玄之又玄”之道,并把它推为“众妙之门”而作为道论的总纲、总道。 上善若水(第八章) 上善若水。 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 以最接近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格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善的人所作所为正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评析】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