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像山那样思考》 奥尔多·利奥波德 学习目标: 1、认识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平等共存。 2、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我们的忧患意识,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学习重难点: 1、作者的环保思想。 2、文章诗意的语言中包含的深意。 学习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 2、了解作者。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沙乡年鉴》 自然随笔和哲学论文集。 本书一开始对一个荒弃了的沙乡农场上一年12个月不同景象的系列追述,利奥波德和他的一家人曾在这个农场里亲手进行着恢复生态完整性的探索;接下来,进一步就资源保护主义方面的问题陈述了利奥波德在美国其他地方的某些经历;最后则以几篇有关人与环境的关系、美学和伦理学思考的文章结束全书。 文章的寓意是极其深刻的。他力图在阐释土地的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去强化人们对土地的了解,从而激发人们对土地共同体的热爱和尊敬。 导入新课: 面对自然界的生灵,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做法,一个极力捕杀,一个全力救治。这就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我们究竟是以经济利益为重,还是多去考虑一下在人类看来是弱者的感受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写的 。 作者简介: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年1月11日——1948年4月21日),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生态伦理之父” 、“近代环保之父”。 课前检测: 一、给下列字词注音。 嗥(háo)叫 蔑( miè )视 蜿(wān)蜒 湍( tuān)急 蠕(rǔ)动 饿殍( piǎo ) 二、说出下列成语的含义。 入不敷出 :收入不够支出。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 试想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群山寂静,只能隐隐听到风过树林,叶子的沙沙声,突然一声狼嗥撕破了这份宁静,嗥叫声从一个山崖传向另一个山崖,回荡在山谷中。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节):从对一声狼嗥的特写记写鹿、郊狼、牧牛人、猎人对此的反应,进而点题。 第二部分(4-9节):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 第三部分(10节):首尾呼应,提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点。 思考并回答问题: 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是缘于人们对狼群的猎杀,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思考并回答问题: 作者以一声狼嗥开端。对于这声狼嗥,不同的生物分别有着怎样的反应?他们的反应和一座山的反应有什么不同? 鹿、松林、郊狼、牧牛人、猎人对狼嗥感到希望和恐惧,而山是客观地听取一只狼的嗥叫。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延习,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2、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我们的忧患意识,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快速浏览课文,作者得到这一认识(大山能够听懂狼嗥的深层含义)的由来? 作者原本认为“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猎人的天堂”当人们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后,天堂出现了么?出现了什么情况? 面对那一座座无狼出没的山,利奥波德开始像山那样思考。他想到了什么? 思考并回答问题: 狼的消失对自然,对人类分别意味着什么? 狼被消灭了,山和草原都被破坏殆尽,自然环境受到毁灭性打击,人类的未来也不复存在。 思考并回答问题: 结合全文谈谈,简要概括“像山那样思考”是怎样的思考? 客观而公正的对待一切。我们并不比一座山更高明,人和自然是平等的,应相互尊重,否则,当危机发生时,我们也许才能真正体会这声狼嗥的真正内涵。 如果不能像山那样思考,会有怎样的危害?除了文章所讲到的危害,你还能列举出哪些? 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环境问题 启 示 《淮南子》有一寓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枭(xiāo)逢鸠(jiū),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全球40%的死亡归咎于环境因素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康奈尔大学科学家在去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报直说,他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