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学报 Chinese Bulletin of Botany 2014, 49 (2): 1–1,
doi: 10.3724/SP.J.1259.2014.00000
·专题论坛 ·
LysM结构域及其与植物–真菌相互作用的关系
1, 2 1 1*
江聪 , 黄敏仁 , 徐立安
1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 南京 210037;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农-普度联合研究中心, 杨凌 712100
摘要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 植物与真菌之间形成了复杂而又紧密的联系,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侵染与防御的关系。植物的
抗病性由于涉及农作物、林木的生长与产量, 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在植物免疫系统中, 对病原真菌的识别是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认为在这一过程中, LysM结构域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植物细胞膜上有含LysM结构域的识别受体, 该受体可以结合
真菌细胞壁上的几丁质, 并将信号传递到胞内, 从而启动免疫反应。在真菌中, 同样具有含LysM结构域的基因, 主要是一
类效应因子。它们可能参与真菌在侵染过程中的“伪装”, 以逃避植物的识别。该文以LysM结构域在植物–真菌相互作用
中扮演的角色为着眼点, 讨论有关研究的意义与趋势, 并对如何利用LysM结构域的相关研究进行有效的抗病育种提出了新
的设想。
关键词 LysM, 结构域, 真菌, 相互作用
江聪, 黄敏仁, 徐立安 (2014). LysM结构域及其与植物–真菌相互作用的关系. 植物学报 49, 1–1.
真菌病害占植物病害的80% 以上, 它们影响着植 帮助病原真菌完成侵染的同时, 也触发了植物的第2
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 是限制农作物及林木产量和 层防御系统, 即效应因子触发式免疫(Jones and
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防治真菌病害, 已成为当前农 Dang, 2006)。
林业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深入研究植物与真 在病原真菌与植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有3类物质
菌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抗病品种 起着相对关键的作用, 它们分别是来源于病原真菌的
的培育, 是植物抗病育种的新思路、新途径。 病原相关分子、效应因子以及植物细胞膜上的识别受体
植物和真菌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Chisholm et al., 2006)。其中, 几丁质是唯一能够确定
有大量的基因参与其中。然而迄今为止, 仅有少量基 的病原相关分子。而关于植物膜上识别受体的研究同样
因功能得以确定。植物和真菌的相互作用可能发生在 不够深入, 仅在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水稻
植物免疫的各环节中。植物自身有一套完整的免疫系 (Oryza sativa)等少数几个模式生物中鉴定出几丁质
统, 可以抵御病原真菌的侵染(王忠华等, 2004)。其中 的识别受体(Kaku et al., 2006; Wan et al., 2008)。针
第1层防御系统又被称为病原相关分子触发式免疫, 对真菌效应因子开展的研究仅处于起步阶段。
病原相关分子来源于病原真菌, 植物通过膜上识别受 目前已发现的植物膜上识别受体及效应因子中都
体识别物质, 从而激活自身的免疫系统(Jones and 含有一类典型的结构域, 称为LysM结构域(Kaku et
Dang, 2006)。由于多数病原相关分子对病原真菌的 al., 2006; Bolton et al., 2008; Wan et al., 2008) 。这
正常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所以病原真菌无法通过“丢 类结构域在植物和真菌中普遍存在, 并扮演着不同的
弃”这些物质来逃避植物的识别(Jones an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