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于海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山东省临朐第二中学 于海生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高一学生 2、学科:语文 3、课时:1 学生课前准备: (1)学生利用“百度搜索”查阅朱自清的资料及其作品。 (2)搜集有关荷塘月色的图片及视频资料 (3)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的读音了解课文大意。荷塘月色 世间有许多美丽,炎炎夏日,最美丽的当属荷塘,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白天荷塘的样子大家可能非常熟悉。 【百度图片】荷塘 那么晚上呢,失去了阳光,却配上月亮、星星,又该是什么样子呢?现在我们就看一下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 (二)作者介绍 【百度百科】荷塘月色 我们了解朱自清,就要学习他坚持民族气节的精神。课下推荐大家阅读《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著)、《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俞平伯著)、《温州的踪迹》(朱自清著)、《别了,司徒雷登》(毛泽东著)等几篇文章,更多地了解他的文章和为人。 (三)自主学习 学生听课文朗诵 【百度音乐】荷塘月色 本文文章名为“荷塘月色”,那些段落写了荷塘月色? 明确四至六段。四段写月下荷塘,五段写塘上月色。六段写荷塘四周。 一)揣摩修辞 点名学生诵读第四自然段。听第四段诵读录音。 1、第四自然段写了那些景物?采用什么顺序? 讨论,明确:按观察的角度、逐渐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顺序:荷叶→荷花→荷香→荷波。 2、作者描写景物语言优美,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赏析。 讨论,明确,提名回答。 答案示例:(1)比喻。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因为叶子出水高,所以想到舞女,舞女的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相似,亭亭玉立的舞女,身姿自然美极了,这个比喻非常形象,让人一读之后,就想起了舞女那曼妙的身姿,而荷叶出水很高的优美姿态也就跃然纸上。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袅娜”和“羞涩”两词我们大家非常熟悉,是写年轻女子的体态、神态的,两者予人的印象都极美,非常赏心悦目。我们常见用花比人的,比如李白的那首有名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用花来比美人,但在这里却用人的神情姿态来比拟荷花,似乎荷花在作者眼中,也有了生命,有了一种灵动的美。它们在月夜的荷塘上尽情地舒展生命的美丽。它们在月色下泛着白光,像一粒粒的明珠发出光芒,映在稠密的荷叶上,又使人觉得是碧天里的星星,它们的纯净明澈,又像刚出浴的美人。作者这里连用三个比喻,分别说颜色、形态、质地,但每个比喻侧重点不同,引发人的联想也是不同方向的,多角度地调动起了我们的想象力,这样我们对荷叶,荷花就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印象,而它们在我们的心中也就活了。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清香像“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初看这个句子有些诧异,香味(嗅觉)怎会像歌声(听觉)呢?然而细加揣摩,就会明白:花少(零星,点缀),微风(不是大风),空气中飘来的荷香想必不是很浓,是淡淡的,而且随着微风的方向回旋,似有若无,感觉上像远处传来的渺茫的歌声,“渺茫”在这里给我们指示一个想象的方向,时断时续,依稀可辨。(我们日常都有这样的经验:有时似乎听到一丝声音,但凝神细听之下,又听不到什么,不留意了,它却又轻轻地鼓荡你的耳膜,这声音不辨方向,不知来自何处,却又依稀可辨,这就是渺茫。通常的比喻都是用具体的,熟悉的事物来比抽象的事物,但这里却是用歌声比香味,两个都无色无形,难以捕捉。但它给人以新奇感,更能激发我们的想象力。这种感觉互通修辞学上叫做通感,或者联觉。 (2)拟人修辞 袅娜:年轻女子体态轻盈柔美。 羞涩:年轻女子的神情。这里用来摹写花的形态,把花比作了人,它们有人一样的柔美和风姿婉约,有人一般的神情,含羞脉脉不肯绽放。 脉脉:无声,深情。在作者想象中,如此美丽的荷花生在水中,而人们只见荷叶映衬下的荷花,不见流水,若非流水的深情养育,哪里会有这丰姿绰约的荷花呢? 明确:博喻:连用三个以上的比喻来共同形容一个本体,可以多侧面多角度的写出事物的特点,给人以鲜明具体的印象,语势贯通,倾泻而下。 【百度百科】博喻 “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把一种可感的形象转化为另一种可感的形象的方法。其最大特点是“感觉的转移”。细细体味这种“感觉的转移”,非常巧妙,常常出乎我们意料,也超出一般人的常识范围。例如:(1)这一天,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2)鸟抛软语丸丸落。(3)长蒿一荡,轻舟划破江水,舟子的一只竹笛,幽幽的响在路人耳畔。仿佛明月下,高楼上,十年漂泊的浪子那一缕化不开的轻愁。 【百度百科】通感 3、讨论:文中还有哪些句子比较优美? 讨论, (1)叠词

文档评论(0)

qhhb4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