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北文化打待尸 (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问道鄂西北,赏析葬俗礼乐“待尸歌” 摘要:“待尸歌”是盛行于鄂西北山区的一种丧葬礼俗乐歌。虽唱词中富含些许迷信色彩,但其独特的演唱环境和丰富的内容却反映了特定地理区域下的民俗风情,为研究该区域民间神话传说和中华民族传统民风民俗提供了“活化石”,具有不可估量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鄂西北;葬乐;山区;待尸歌 人死俗称“归天”,被视为“白喜”。鄂西北山区的民众普遍奉行“人死大家埋”的旧习,亲朋邻里都到孝家帮忙,悼念死者安慰生者。孝家则按照“不打不唱不热闹”的遗风,通宵打锣鼓、唱孝歌来消除寂寞和恐惧,这种闹夜守灵丧葬风俗就叫作“打待尸”(因谐音而具有等待下葬或代寄哀思等义)。因此,这一时段所演奏的歌曲就叫作“待尸歌”,亦称“阴锣鼓”。办丧事唱孝歌的风俗,古来有之。可是,处于南北文化结合部的鄂西北,“待尸歌”有何独到之处呢?拟从其内容题材、基本特征、产生根源、社会功能及其传承等方面对该风俗作详细介绍。 一、“待尸歌”的内容题材 (一)演唱内容 鄂西北山区的人们视死为“升天”,于是采用演唱“待尸歌”的方式来送逝者“归天”。受古代荆楚巫风的影响,“待尸歌”中包含了大量“娱神”的遗风。但是,随着歌师们的世代传唱,其中加入了许多符合当地民间心理的“娱人”内容,内容更加丰富,取材面越来越广,远远超出了仪式歌的范畴。既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的传诵,也有生活琐事、道德伦理的辩驳,更不乏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的描摹……自然万物,皆可入其中。 然而,无论“待尸歌”是何种内容题材,从根本意义上讲,其目的是告慰死者的阴灵,就如列维·不留尔所言,“人死后举行的葬礼实质也是把死者从活人群中彻底排除出去的仪式”①。同时,又是为了让生者能从死亡的悲痛阴影中得到解脱,获得精神上的安慰。“待尸歌”以其丰富的内容来反映美与丑、善与恶之间的斗争,最终多以美胜丑、善赢恶的“大团圆”结局,展现现实生活的美好,以激发生者的斗志,饱含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生命的体悟。 (二)演唱程式 特殊的演唱环境和严密的丧葬礼俗决定了“待尸歌”作为丧葬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形成一套特定的演唱程式。一般说来,按其内容和演唱时间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成引唱、正曲、尾声三大部分,起歌头、开路歌、孝歌、盘歌、翻田埂,还阳歌六种形式。 1、引唱部分 起歌头,又称“三百六十句”,是引唱部分的主要内容,也是“待尸歌”开始的标志。这部分演唱主要以风水先生(俗称“阴阳相”)念白为主,歌词基本固定,主要是念一些神祗的名号,如“五方神祗、六家神将、北斗七星、八大金刚等”。风水先生每念一句,孝子就烧一张纸磕一个头,并向家门口后跪一步。当念完三百六十句歌词,孝子刚好跪到家门口(传统说法,并不完全吻合),故称“三百六十句”。如前部分歌词为:一开天地水浒,二开日月三光。三开三纲五常,四开尧舜禹汤。五开五方神祗,六开六家神将。七开北斗七星,八开八大金刚。九开当坊土地,十开本县城隍…… 2、正曲部分 引唱完毕,便进入“待尸歌”的正曲部分。该部分在歌词内容上相对宽泛,没有完全固定格式。但根据时间和仪式的不同,演唱也有所区别。 (1)?????? (2)?????? (3)?????? (4)?????? (三)尾声部分 还阳歌的演唱预示着“待尸歌”演唱的全部结束,此时天已微亮,歌师们改击“还阳锣鼓”、唱还阳歌,孝家准备抬死者棺椁上山掩埋。如:还了阳,还了阳,阴歌改成阳歌唱。天上星星改月亮,地上的百姓改皇王。锣鼓打到大天亮,丢下锣鼓去抬杠。金山抬到银山上,将亡人抬到卧龙岗,葬到左边出阁老,葬到右边出宰相。若是葬到龙身上,状元榜眼探花郎…… 二、“待尸歌”的基本特征 (一)曲体结构完整,演唱朴实自然 “待尸歌”的唱法较多,技高者甚至可唱几昼夜。它由起歌头、开路歌、孝歌、盘歌、翻田埂、还阳歌六部分按演唱顺序连缀而成,基本上可看做是连曲体结构。各个部分都有独立的唱词,但唱腔并不完全相同。其中,开路歌与孝歌的唱腔基本相同,他们构成了整个演唱过程的核心部分。盘歌和翻田埂的唱腔和唱词都比较复杂,较充分的体现了“待尸歌”的娱人效果。而开歌头和还阳歌作为全曲的首尾部分,无论唱词还是唱腔都比较固定。 由于“待尸歌”的演奏者一般为下层民众,所以其唱词多为朴实自然易于理解的常用词汇,而少有那些华而不实之语。另外,其语言通俗简练、朗朗上口,逻辑严密而寓意深刻,虽含不雅之言但风趣幽默,完全合乎中华民族音乐语言审美观点,可谓雅俗兼具。演唱形式很单一,基本采用歌师和锣鼓手主唱,围坐的听众小声和唱的方式。在演唱技巧上,韵唱和念白有机结合,民歌风格与说唱风采兼具,通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易于当地民众产生共鸣。 (二)调式旋律少变,伴奏乐器简单 按音阶结构式形态的式样多少排序,“徵”调是“待尸歌”最主要、最基本的调式。音阶排列以加入“变宫”的六声音阶徵调式最为常见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