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鹤山双桥都李氏族谱史料价值.doc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鹤山双桥都《双溪李氏族谱》的史料价值 作者:徐晓星 2010年1月,鹤山市双合镇双桥都西园村李氏30世传人、原鹤山三中副校长、新编《李氏族谱》主编李国权先生提供了旧版手抄本《双溪李氏族谱》给我阅读。我阅后感到是一个新发现。与多数以世系表(历代祖先名册)为主体的一般族谱相比较,李氏族谱记事部分所占篇幅比例特大,记事详细。全书共183页(该书为蝴蝶装,一页包含正、反两面),其中记事的文章占90页,名册才占93页。这是族谱中较为罕见的编排。其名册部分对于李氏后人有敬祖溯源的意义,而记事部分的对于普遍的读者则有着广泛的社会认识意义,对于研究和编写鹤山地方史更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我浏览了该族谱,认为它的价值有以下几方面: (一)、双桥都李氏开居于北宋、以李奇茂为开居祖,这一支李氏的历史长期为鹤山人所忽略。 过去谈本地李氏的来源,一贯的说法是分为三派,各派的开居祖分别是:李子皋、李西隅、李瑞麟。沙坪在清代以至民国,有一座三李祠,又名棣萼堂,供奉的就是这三位李氏祖先。宋森先生编写的《鹤山116姓之姓氏源流考》一文堪称叙事全面,对鹤山李氏各支派也有扼要的介绍,唯独缺了李奇茂这一支。其实李奇茂迁入双桥都的时代,比上述三李要早几百年。可以推想当年宋森先生虽然查阅了大量族谱,唯独没有见到双桥李氏族谱,所以才有这个缺漏。 据族谱载: 李奇茂 宋太宗淳化年间迁居于此。惟当宋之世,有奇茂者,于太宗淳化年间,原自南雄迁来,至新州双溪,见山水钟灵,遂营居焉。 按宋太宗淳化年间,为公元990年---994年,自李奇茂入迁至今,已有1020年之久了。 以上的记载的真实性,还有续后的其他记载支持。自李奇茂下传五代,其裔孙有梦熊、梦龙、梦罴兄弟,三人俱有功名:梦熊于宋孝宗龙兴元年癸未科(1163年)中式会元,梦龙为宋代解元,梦罴为贡士。自990年至1163年 距离为170年左右,其间传承五代是合理的。所以,族谱里说:“自南雄珠玑巷迁于新州双溪,然无可考,此传疑也;迨至奇茂翁见山水之秀遂就东村居焉,此传信也。” 古劳都的“三李”则自南宋末年自南雄珠玑巷迁入,其中人数较多的一批则在宋度宗咸淳年间。咸淳共10年,始于公元1265年。则李奇茂的迁入当在“三李”之前280年,这段时间也就是北宋初年到南宋末年的大致距离。 (二)《李氏族谱》33页至35页载有《社寇录》,36页至62页载有《案卷存稿》,是记载明末清初“社贼”暴动的罕见史料。 明末清初,在广东有所谓“社贼”暴动(或称“奴变”)。广东各地的佃农、奴仆造反,驱逐田主,占据田主财产,并与前来镇压的官兵对抗。我在《昆山鹤影》第14页中曾经有所介绍: 清顺治二年(1645年)有所谓“社贼”暴动(社是秘密会社的意思),从顺德发展到新会、开平,县属之古劳、禄洞、桥头的农民群起响应。是时明朝的统治已告崩溃,清朝势力未及南伸,给农民的反封建起义造成大好机会。据史载,“贼皆人奴,相率逐杀其主,踞其田庐,掳其妻子,掘其坟墓”,斗争持续了六年才被镇压下去。 这是我根据《鹤山县志》的简单记载所写的概述,那时所知道的情况仅仅如此。今阅《李氏族谱》,进一步知道了“社贼”暴动不仅发生在古劳都,而且在双桥都暴动的规模更大,除了各大村有“营寨”之外,连宅佃、布垒这样的小村,也各立“营寨”;斗争持续时间不止六年,而是十四年。族谱中有新兴县庠生(秀才)、靖村人余开宗历年向官府禀报、请兵剿匪之案卷抄存,对社贼之乱(奴变)记之甚详,远超县志所记。史学界对这次农民暴动研究得比较粗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资料将它的前因后果弄得更清楚些。 农民暴动,逐杀地主;官府镇压“社贼”,农民大量被杀或逃亡,造成地方空虚。所以在康熙朝和雍正朝就有客家人迁入来填补。如果以康熙35年(1696年)第一批客家人踏上鹤山土地为计算的起点的话,那么到咸丰四年(1854年),其间有150多年,客家人迅速繁衍,居住地扩展为40堡,其中居住在双桥都的客家人约占全县客家人的一半以上。但是从咸丰四年至同治六年(公元1854年——1867年)发生的“土客械斗”,使双桥都再次变成了杀人场,导致人口锐减,田园荒芜,村落丘墟,其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古劳都以及附城都了。我读此族谱后对鹤山历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历史的发展就是这样一环扣一环。 (三)、《李氏族谱》对鹤山洪兵起义和土客械斗的经过有较为具体的记载,可补正史之不足。 咸丰同治年间,本邑先后爆发了洪兵起义与土客械斗,兵连祸结十余年。其主要战场在双桥都,破坏巨大。本族谱有一篇《双都被难记》(70页至77页),为事发当年的李氏22世孙李良材所撰,记录此事经过,史料价值甚高,且与泗合《麦氏族谱》所记可以互相印证。土客械斗经过,在本邑文献中有较详细记载者,唯有此二姓族谱而已。《麦氏族谱》所记已被收入广东省政协出版之《洪兵起义资料集》中,而《李氏族谱》所记,估计为该

文档评论(0)

yxud4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