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拒绝职场边缘化_模型及检验.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力资源管理 拒绝职场边缘化:模型与检验* ○ 刘 军  王 未  吴隆增  许 浚  李锦堃 摘要 初入职场,大学生员工希望被组织接纳而不是 边缘化(E x c l u s i o n )是指员工个体被组织或团队其 被边缘化。本文试图建模表现在如同“政治舞台”的职 他成员孤立、排斥,感到自身虽是该组织(团队)的法 场中员工努力避免被边缘化的过程。为达到以上研究目标, 定成员但又游离于组织(团队)实存之外的一种状态。 执行了两项研究:预研究在国务院11个部委机关的公务 边缘化是工作场合中冷暴力的重要表现形式,被周围的 员群体中收集数据,开发了职场边缘化的测量工具;主 人孤立、打入冷宫的滋味,可谓“真难受”。被边缘化 研究对16家制造型企业中的343个员工、662个同事及 的员工,往往会有强烈的关于人生和事业的挫折感,伴 343个直接领导的配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员工工作 随着自暴自弃甚至“反社会”行为(A n t i so c i a l B eh av i or ) [4] 绩效、公民行为以及与上司的私人关系(Guanxi)与职场 的出现。 对职场边缘化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并给出相应 边缘化之间呈负向关联。相对而言,在政治氛围淡漠的企 的应对管理建议,有助于提升工作士气,有效降低人 业中,上司关系与职场边缘化之间的负向关联更强。 力资源成本。管理学概念中,与职场边缘化相近的概念 关键词 职场边缘化;工作绩效;组织公民行为; 有两个 :一个是“内部人感知(P er c eiv e d I n si d er St at u s , [5] [6 ,7 ] 员工—领导关系;组织政治氛围 P i s )”,另外一个是职场排斥(Wor k p l a c e O st r a c i sm )。 * 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香港研究资助局联合科 内部人感知概念,是从反方向反映出个体心理层面的被 研资助基金项目(71061160504-N_HKU778/10)、中 边缘化程度。内部人感知与职场边缘化从不同方向体现 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明德青年学者培育计划项目 了个体(I n d i v i d u a l )融入群体(G r o u p )的程度,但内 (10XNJ023)资助 部人感知是纯心理层面的概念,并不一定反映团体的实 存结构。职场中的被边缘化,反映的是单个个体与所属 引言 群体之间的关系,借用数学中的“集合”概念,如果一 “久处职场的人都知道,办公室政治和现实政治其 个由个体组合而成的集合具有“集合中心”的话,被边 实没有多大差别。有政治,当然就会有暴力,现实政治 缘化反映的是个体(或少数几个个体)与集合中心之间 中的暴力是以显性形式出现,而办公室政治中的暴力则 的距离相对于其他个体离开集合中心之距离明显较远的 [ 1] 往往以‘冷暴力’的形式存在”; 而且,冷暴力所造成 一种状态(见图1)。当然,被边缘化,从动态意义上讲, 的精神伤害,可能并不比显性暴力小。虽然职场理论上 也可理解为特定个体与群体中心的距离逐步拉大以至于 是劳动力自由交易的场所,如果遭遇冷暴力,员工可以 成为该群体之“边缘人(O u t l i e r )”的过程。除了该个体 一走了之。但事实上,由于种种现实因素的制约,我国 (或少数几个个体),其他个体所形成的子“集合”明显 企业里的员工对职场冷暴力的忍耐力是比较强的,这并 更有“整体感”。所以,离开群体中心的“距离”,是判 不意味着可以漠视职场冷暴力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