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肝炎奋战台湾肝炎防治的回顾与展望.PDFVIP

与肝炎奋战台湾肝炎防治的回顾与展望.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与肝炎奋战台湾肝炎防治的回顾与展望

與肝炎奮戰──台灣肝炎防治的回顧與展望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 陳定信院士 台灣人常患肝病是從日治時代就已經知道的事實,當時台北帝大病理解剖的結果顯 示出台灣人罹患肝細胞癌的比例遠高於日本人,然而由於缺乏特異性的標誌,其原因不 明。二十世紀上半期基於當時科技發展的限制,很多臨床研究都集中於肝功能檢查方 面,有不少學者熱衷於血中生化學的變化,離體在血中加入各種不同的化學藥品,利用 其所產生的變化而來判定肝臟的病變,對病因學上則無法突破,只有由流行病學的研究 得知肝炎是有傳染性的。 1965 年 Blumberg 等發現澳洲抗原,以後證實它就是B型肝炎病毒 (HBV)的表面抗 原 (HBsAg) ,對肝病病因的碓定有很大的貢獻,開啓了病毒性肝炎研究嶄新的一頁。台 灣 HBV的流行情況也由 1968 年 Blumberg 等及 1971 年施、張及宋用當時唯一,但極不 敏感的方法發現台灣人帶原比例偏高(13~20%) ,其後許多學者用敏感的方確認一般人口 帶原率約 18% ,其餘的人大都帶有抗體,感染率在成人高逹70~90% ;更重要的是發現 台灣的慢性肝病及肝細胞癌,有 80~90%肇因於 HBV的慢性感染,又知道這些慢性感染 約半數源於其帶原母親的週產期感染。由於國人十大死因中有兩項(肝細胞癌及慢性肝 病)與肝病有關,可見 HBV 對國人健康為害之大。因此,學界呼籲須要對 B型肝炎積 極進行防治,而後引起政府的重視,在 1981 年 8月於行政院院會通過「 B型肝炎防治 計畫」,在各部會積極配合下,全面推行;國科會負責相關基礎科技研究,教育部負責 人才培育,衛生署負責推動實際防治措施,終於在 1984 年 7月 1日開始了帶原母親新 生兒大規模B型肝炎預防注射,迄今已將近 23 年。其間,台大小兒科由 1984 年起,每 5 年於城中中正區施行一次血清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兒童之/ HBsAg帶原率急速下降, 最近的調查 (2004 年已降到) 0.6% 以下;更重要的是發現台灣兒童肝細胞癌的發生率也減 少了 75% 以上。可以預見此一效果會逐次展延到其他年齡層;預計在2004~2014 年新生 代台灣人慢性 B型肝炎患者會減少 85% ,隨後,到公元2030~2040 年,因 B型肝炎引 起的肝硬化及肝細胞癌也會減少 85% !預期1984 年以後出生的台灣人的下一代,HBsAg 帶原率會低於 0.1%,明顯擺脫 B型肝炎的陰影。 由於 HBV的頑強,治療方面的進展有限,一籌莫展,直到 1980~1990 年代,結合 分子生物學與細胞生物學的科技開發出治療 B型肝炎病毒的藥物,目前可用於有效治療 - 1 - 慢性 B型肝炎的有兩大類藥物:干擾素 α及各種核苷酸類似物,兩者各有千秋,前者副 作用較多,但療程確定,且停藥後效果仍存,後者副作用少,但易有抗藥性,仍積極改 良中。 雖然 B型肝炎及相關肝病的控制已可預期,但國人的末期肝病在廿一世紀中葉前仍 然不會減少太多,因為台灣仍有兩百多萬的 HBsAg帶原者,而且第二號殺手, C型肝 炎病毒(HCV),的感染仍然嚴重,在雲嘉某些地區的調查,某些村莊的成人竟有高達70% 的感染盛行率!由於 C型肝炎疫苗的開發困難,切斷 HCV感染途徑是最有效的預防措 施。台灣在 1992 年 7月起對血源篩檢 C型肝炎抗體,自此,因輸血引起的 C型肝炎幾 乎完全消失,估計因為此項篩檢已預防了二、三十年後,每年 1,000例左右的肝硬化及 肝細胞癌的發生。另外對於已經患有慢性 C型肝炎者,則有台大內科開發出的新療法 (ribavirin合併干擾素 α)可以治癒60~90%的病例,對 C型肝炎的控制貢獻很大,初步 研究顯示,也可以減少肝細胞癌的發生,可惜費用昂貴,所幸衛生署健保局已於 2003 年 10月開始給予給付。估計到廿一世紀中葉,台灣一般人口中的 HCV感染率可降到 0.1%左右。 雖然對 B型肝炎及 C型肝炎的防治相當成功,但仍有不少問題存在,有待我們進 一步探討,例如為何越小感染 B型肝炎成為慢性感染的機會就越大? C型肝炎則相反? 為何慢性感染會引發纖維化乃至肝硬化?能不能阻止其發生?為何肝硬化以後就容易 發生肝癌?肝癌一旦發生,經過有效的治療後再發率何以仍然居高不下?已感染 B型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