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什麽海德格尔要谈最后的上帝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二十四期 (2010 年 7 月) 頁 1-33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
為什麼海德格爾要談最後的上帝?
處理《哲學論稿》一個核心問題的建議
林子淳
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地址:香港沙田道風山路 33 號
E-mail :jason@iscs.org.hk
‘
摘要
繼《存在與時間》後,海德格爾論及存在問題及其歷史的第二部
重要作品《哲學論稿》,內中充滿許多海德格爾自創的新詞和主題,
卻又似乎預示著《存在與時間》以後海德格爾哲學的許多議題。本文
的目的是要對《哲學論稿》的部份內容作直接解讀,尤其希望指出海
德格爾在其中提及「最後的上帝」的原因,這將為解讀這部著作提供
一些方向性啟示。這種解讀可引申出一種新的超越哲學,深切地把時
間性和場所性的討論融合在一起,成為海德格爾後期思想中本體論差
異和天地神人四合之雛型,更可能對現代性之失神狀態提供出路的暗
示。
關鍵詞:海德格爾、上帝、本有、此在、超越、世界
‘
. 投稿日期: 2009. 04. 15 ;接受刊登日期:2009. 12. 02
責任校對:曾雅惠、連品婷
2 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 第二十四期
為什麼海德格爾要談最後的上帝?
處理《哲學論稿》一個核心問題的建議
壹、引言
繼《存在與時間》後,海德格爾 (Martin Heidegger) 論及存在問
題及其歷史的第二部重要作品《哲學論稿》(Beiträge zur Philosophie
1
[1989a] ;英譯 Contributions to Philosophy [1999]) , 在其生前一直沒
有出版,及後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也僅從其一些弟子們的著作中略為
提及(如 Pöggeler, 1994: 261-267 ),直至一九八九年海德格爾百歲
冥壽時才得以問世。惟與其首部巨著《存在與時間》(Sein und Zeit)
相仿,2 《哲學論稿》出版至今已近二十載,但即使對學界來說這仍
是一部難以解讀的作品,內中不單充滿許多海德格爾自創的新詞和主
題,而且由於未曾正式出版,從手稿整理出來後似乎是由許多重複和
零散的片斷所組成。可是這部「詭秘」的作品卻又似乎預示著《存在
3
與時間》以後海德格爾哲學的許多議題,甚至有如一幅思想地圖, 有
待研究者深入的磡探。
1 本文往後將分別簡稱為 BP 和 CP ;這是編者 Friedrich von Hermann的意見,參此
書編者跋。當孫周興教授於二○○八年夏天於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訪問時,
正從事此書的翻譯工作。筆者有幸能藉此機會向孫教授請益,並受啟發撰寫本文,
因此當中許多詞彙的翻譯也受他影響,謹此向他致謝。
2 為方便引文,本文往後引用時將儘量採用陳嘉映、王慶節的修訂譯本(海德格爾,
2006 )。
3 在這方面讀者可參海德格爾全集第六十五卷的編者話。
為什麼海德格爾要談最後的上帝? 3
《哲學論稿》共分八個部份,除了開首的「前瞻」(Vorblick) 和
結尾的「存有」(das Seyn) 以外,海德格爾將其討論以六個「關節」
(Fügungen) 來處理,分別為「回響」(der Anklang) 、「傳送」(das
Zusp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