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进入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主体与客体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讲是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价值关系。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白居易的诗得自于他的游山所见,他在诗序中的分析也是源于他对于实际情况的观察。沈括起初嘲讽和批评白居易的这首诗,是因为他没有真正到这个地方去观察,只是凭想当然的推测就下结论。他后来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是由于他看到了实际的情况。同样,苏东坡否定王安石的咏菊诗是因为没有亲身经历,等到亲眼所见,才知道是自己错了。这正是古人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否则,就容易犯错误,闹笑话。另外,人类对天花病的认识和防治的历程,说明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早期,由于对天花的了解甚少,人们认为这是一种可怕的神秘疾病。随着人类对天花的研究和探索,中国唐朝的时候,人们已经把天花视为一种“毒”,鼻苗种痘的医学根据就是以毒攻毒。18世纪,英国医生琴纳通过自己的长期研究和多次实践,终于发现了防止天花的根本方法——接种牛痘。可以看到,人类对于防治天花手段的认识正是随着人类防治天花的实践不断发展的,如果没有这些实践,人们对于防治天花手段的认识就不会发展。
人的认识不仅来源于实践,同时也受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的素质、情感等因素的影响。“苯环结构的发现”说明了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的影响和作用。凯库勒正是从他的梦出发,联想到了苯环的建构。其实,认识是认识主体的认识,而认识主体并不是一个仅仅具有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能力的理性动物,他还是一个具有意志和情感的主体,所以人的认识必然要受到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对于同一个破旧的石板,农夫认为除了当饭桌没有其他的用途,而胡商则视为至宝,愿意出巨资高价购买,两者的看法有天壤之别。原因在于,农夫的生活经历和知识背景使他认识不到这个旧石板的真正用途,而见多识广的胡商则了解旧石板的精妙之处。同是认识主体,面对同样的事物,由于其自身素质不同,形成的认识也就不同。也正是因为如此,农夫才把旧石板打磨一新,认为这样能够卖个好价钱,而胡商则认为打磨一新的石板一文不值。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对于认识的本质,在哲学史上历来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柏拉图认为知识为人先天固有,对外界的感受只是起到促进知识回忆的作用,外界并不是知识的来源。这样,在柏拉图看来,认识就是回忆人先天就具有的知识。亚里士多德把人的感觉比作蜡块,把作为事物的本质的形式比作金属的图纹,就像只有金属的图纹作用于蜡块,蜡块上才会产生印记一样,只有外界事物的形式作用于人的灵魂,人才会产生知识。尽管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不完全等于我们今天所说的客观事物,但他肯定了认识来源于外界。经验论是哲学认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派别。英国经验论哲学家约翰·洛克的“白板说”。洛克反对当时盛行的天赋观念论,把人的心灵比作上面没有任何东西的白板,对任何事物都没有印象,认为经验是知识的惟一来源,正是经验在心灵的白板上留下了痕迹。洛克的白板说在哲学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法国唯理论哲学家笛卡儿的天赋观念论。唯理论与经验论相对立,笛卡儿是唯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笛卡儿根据当时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成就,把“清楚明白”、“普遍必然”作为知识的衡量标准,认为从经验得来的观念不符合这一要求,只有来自于理性自身的才是真正的知识,所以知识的来源是人先天就有的天赋观念。在西方哲学史上,经验论与唯理论之间的争论非常激烈,双方的观点各有长短,于是怀疑论出现了。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的怀疑论观点。休谟认为,经验论与唯理论之间争论不休,其根源在于它们都想超出人类的感觉印象,而实际上,我们能确定的是人类的知识来源于感觉印象,至于感觉印象的来源,则是人类理性所不能认识的。这样,休谟就把认识的直接来源确定为人的感觉印象,而不管认识的最终根源。实际上,休谟的怀疑论回避了认识的来源问题。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皮亚杰是当代著名心理学家,他的发生认识论在当代哲学认识论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传统哲学认识论不同,皮亚杰认为,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认识主客体的说明依赖于认识中介物的“双重的逐步建构”。在皮亚杰看来,认识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是主客体的共同“建构”。这表明,皮亚杰既注意到了认识主体的作用,也注意到了认识客体的作用,而不再像传统的经验论或者唯理论那样过分强调和扩大其中的一方。
马克思主义在认识本质问题上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