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按劳分配占主体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一)原因: P58、60 1、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根本原因)2、由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的。 (直接原因) 3、这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P60 (二)按劳分配为主体1、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地位)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识记)注意点:(1)实行范围--(2)分配尺度--(3)分配什么--(4)分配结果-- (三)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重要组成部分)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P592、按生产要素分配(1)生产要素——劳动、资本、技术、管理、信息、土地…(要能区分各个生产要素)(2)意义——P60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因(从三点:生产力、多种所有制、市场经济发展 )解题注意(1)先判断企业的性质。(2)科技人员的收入要具体分析(3)按劳分配≠ 按劳动要素分配 ≠劳动收入(4)能判断劳动收入与非劳动收入 (5)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会拉开收入差距,但不意味着导致两极分化 巩固训练:1.王某一家五口人,月收入23000元。其中,王某之父是国有企业工程师,月收入6000元;王某之母是外商独资企业的技术员,月收入4000元;王某本人是私营企业的小老板,月投资利润收入7000元;王某之妻是一外资企业的会计,月收入3000元。王某之妹开了一个小商店,月收入3000元。 (1)上述收入,各属于哪种分配方式获得的收入? (2)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实行什么样的分配制度? (3)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 1、科技人员的分配形式一定是按技术要素分配吗? 2、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有何不同? 3、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吗? 4、凡是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吗? 1、(07海南)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A .社会总产品 B .个人消费品 C .生活必需品 D .物质总产品 2、(07全国)某“80后”业余作家发表一部小说,获得稿酬1万元。此作家的稿酬属于A.按劳分配所得的收入B.个体劳动经营所得的收入C.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的收入 D.知识创新的奖励收入 3.《经济日报》载文指出,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关系是与我国的 所有制结构相适应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的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关系与所有制结构相适应表明 A.决定分配关系的根本因素是生产力 B.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C.没有分配就没有生产 D.个人收入高低与生产力发展无关 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这是①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②由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 ③由我国现有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④由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的劳动特点决定的 A.①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调整和完善分配制度,形成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分配形式趋向多元化,其依据在于( )A.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B.我国居民消费方式的多样化C.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D.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6.在我国现阶段,按劳分配以外的个人分配方式主要包括 ( ) ①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③私营企业主的投资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④国有企业职工的奖金和津贴 ⑤股息、利息、债券收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 新华网载文指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解决科技成果与农民的结合问题,大力鼓励科技人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有偿服务等形式,与农民群众尤其是专业大户、龙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据此回答7—8题。7.科技人员的资金入股、技术参股属于 A.按劳分配 B 按资本分配C.按管理要素分配 D 按生产要素分配 8.鼓励科技人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 A.有利于让一切知识、技术、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 B.是对个体劳动者合法收入的尊重 C.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D.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唯一措施 3、如何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年产8万吨聚甲醛工艺的初步设计.docx
- 3D3S 基本操作手册.pdf
- 2019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考化学真题.doc VIP
- 8.铁路工程预算定额 路基工程宣贯讲义.ppt
- 房地产市场报告 -天朗2024年报【在时代洪流的弄潮中 尽显从容-把脉逆周期调解下大的北京房地产市场】.docx
-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件:4《田家四季歌》第一课时(共27张PPT).pptx
- 年产25万吨合成氨合成工段工艺设计.docx
- 2023徐州市八年级下册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pdf
- 毕业设计(论文)-反铲式挖掘机工作装置结构设计.doc
- 工程训练(广东工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广东工业大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