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解放日报》刺猬公社在急速刷新的时代,保持敏锐.doc

《解放日报》刺猬公社在急速刷新的时代,保持敏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解放日报》刺猬公社在急速刷新的时代,保持敏锐

刺猬公社:在急速刷新的时代,保持敏锐 来源:?解放日报?|?2015-05-18 07:08?| 作者:刘璐   “刺猬公社”漫画。?  邝飚 绘???   ■本报记者 刘璐   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的头像,是薄荷蓝底色上一只刺猬的侧脸。这是视觉总监张晓宇的设计。尖尖翘起的鼻子,代表着刺猬敏锐的嗅觉,在设计者眼中,“这跟新闻人的天性何其相似”。而刺猬的一身硬刺,跟记者手中针砭时弊的笔一样锐利。这刺不是为了伤害别人,而是为了保护自己,正如记者揭露社会丑恶,是为了保护这个社会。   “刺猬公社”的发起人叶铁桥,就是这样一只“刺猬”。   幕后:   讲述新闻“捕手”的故事   2006年研究生毕业后,叶铁桥进入《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部工作。在形形色色的新闻现场,他“潜伏”过,“突围”过,被拒绝过,也被怀疑过。大概是湖南人“吃得苦”、“霸得蛮”、“不怕死”、“耐得烦”的天性,令他一次次于迷雾重重中拨云见日,接近真相。   为了调查某地教育部门的钱权交易,他几番受挫,才找到最合适的采访对象。当部门领导凌晨2点审完稿催他“安全撤离”时,他没有忘记保护好自己的消息源。因为他知道,稿子见报后,黑幕才刚刚揭开,他不能让采访对象陷入险境,“报道做完后,我可以拍拍屁股走人,但他们也许得在那里待一辈子。”   为了追踪某地官员公款出国游事件,他辗转联系到最早爆料的匿名网友,对方花50元钱专门办了个手机号码,接受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电话采访。在采访中,他发现这名网友思路清晰、思考深刻、关心时政并且富有正义感。谈到匿名发帖的原因时,对方说:“我虽然是热血青年,可我也知道一个人的一腔热血要洒对地方,没洒对地方,连棵路边的野花都浇不活。”   一篇新闻报道背后,到底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情,充斥着怎样戏剧化的细节?在媒体呈现出来的事实以外,亲历者究竟有过什么样的艰辛与纠结?   很多记者都有这样的经历和感受,但那种故事,通常都在朋友的聊天、同行的聚会中被消化了,叶铁桥觉得很可惜。   “把这些故事整理出来,与更多对真相本身感兴趣的人分享,不是很有意思吗?有时候,它们甚至可能比新闻本身更有价值。”叶铁桥告诉记者。而这,正是他创办“刺猬公社”的初衷。   2014年7月20日,福喜公司的食品安全问题经由上海电视台记者两个多月的卧底被曝光,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7月21日,叶铁桥通过朋友找到了参与暗访的记者,做了一个访谈,挖了不少暗访的幕后故事。   7月22日,一篇题为《两月暗访:对话潜伏“福喜”的上海电视台记者》 的文章推出,标志着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正式上线。   当时,“刺猬公社”只有叶铁桥和另外几名主创成员关注,除此之外,一个粉丝也没有。不曾想,第一篇访谈推出几个小时后,阅读量达到了6000多。这样的效果也验证了叶铁桥的判断:“新闻背后的故事”不仅有用户需求,而且是稀缺内容。   这类访谈,后来形成了一个固定栏目——“幕后”,成为“刺猬公社”的主打栏目。随着人脉的建立和打通,每当有重大新闻事件发生,“刺猬公社”总能找到离新闻现场最近的记者,让他们讲述报道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和感悟。   推荐:   顾问团精选出好看报道   浩如烟海的新闻报道中,哪些真正值得一读?   每一周,“刺猬公社”都会为用户推荐1篇到3篇不等的“一周优秀深度报道”和“一周优秀财经报道”。被推荐的作品,出自“刺猬公社”一支由数十名新闻专业人士组成的顾问团,他们有的是知名媒体的主编、副主编、资深记者,有的是高校从事传媒研究的教师。   “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种形势下,哪些报道才是真正‘好’的东西?我们觉得媒体人比较有发言权。”叶铁桥告诉记者。每周一次的推荐,就想帮助大家在对各种信息应接不暇的状态下,快速找到好看、耐看的报道。   比如,最近有一次“一周优秀深度报道”,推荐了 《财经》杂志的《“兰菌净疫苗”风波》,理由是“一款不是疫苗的药物,却在中国各基层医院被当作疫苗推荐给每一个孩子,这其中经历的每一步过程,《财经》都努力找到了真相。只要有一个环节的人是认真负责工作的,这荒诞而令人恐惧的事实可能就不会发生,也不会持续8年之久”。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推荐不限于传统媒体,也涵盖了不少新媒体渠道。像搜狐新闻的尼泊尔震区报道、网易新媒体调查报道公号“路标”的贱卖国资案调查等,也在近期“刺猬公社”推荐的视线范围。   榜单:   用上了专业的数据挖掘   “刺猬公社”还有一大特色,就是打造了一系列颇有影响力的媒体排行榜,如“全国主要综合性日报公号排行榜”、“中央及省级电视微信公号排行榜”、“全国主要政经类杂志微信公号排行榜”等。   承担数据支持的,是叶铁桥的合作伙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沈阳。沈阳成立了专门的数据挖掘团队,每天都能够对数十万个微信公众号的信息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