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_穷汉词_看蒲松龄的_惧贫_情结
·聊斋诗文研究·
文章编号:1002-3712 (2010)02-0090-06
从《穷汉词》看蒲松龄的“惧贫”情结
李 锋
(淄博师专聊斋文化研究中心,山东淄博 255100)
摘要:《穷汉词》作为蒲松龄俚曲中唯一篇没有情节的短剧,通过
穷汉之口写出了下层民众的生活困窘,内心的酸楚,其实这是蒲
松龄自身生活的写照,以此表达其对贫穷生活的控诉,对富裕生
活的向往。
关键词:蒲松龄;俚曲;穷汉词;惧贫
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识码:A
在蒲松龄创作的十五种俚曲中,《穷汉词》是一出反映当时现
实生活的短剧。据庆应义塾大学藏淄川毕子俊旧藏抄本末署“康
熙十五年次丙辰下浣”,日本汉学家藤田有贤据此在其论文《聊斋
俚曲考》(《蒲松龄研究集刊》第四辑,1984 年)中对其写作年代的
推算为康熙十五年(1676),即蒲松龄三十七岁时所作。
相比于蒲松龄创作的其他俚曲作品,《穷汉词》除了在篇幅上
短小外,几乎没有什么具体的故事情节,类似快板的一个“段子”。
它通篇写的是大年初一,一位乡村穷汉面对财神边说边唱的内心
独白:自诉穷苦之状、盼望发财之愿,道尽了生活之困窘,抒发了
内心之酸痛,是穷汉对穷困生活真真切切的人生体验。可以这样
说,这是一篇真实反映清初农村农民贫困生活与心情的作品。蒲
收稿日期:2010-04- 13
李锋(1966-),男,山东淄博人,淄博师专聊斋文化研究中心教授。
作者简介:
主要从事聊斋文化、唐宋文学研究。
90
松龄通过对“财神”的祝赞,倾诉了“穷人肚里愁”:虽说农民“血泪
暴流,扭筋拔力”的“把叉了一年来”,面对的仍然是压迫剥削“弄
地是净打光的”;望着银钱的影儿“光降光降来舍下”,却只是“想
杀”、“盼杀”,而“穷杀我了可是真真的”。这里,穷汉以歌代哭,有
苦苦的乞告,有深深的埋怨,更有对官府的强烈的控诉!
其实,《穷汉词》写出了一个乡下穷汉对富裕生活的向往,对
贫穷生活的控诉。为此文中多次写到了穷汉之“穷”,一开始就说
“止有一身破衲,夜间盖盖苍生。绰号名为‘大起灵’,一起满床光
[1](P2737)
腚。” 完全交代了家底,可以说是“一贫如洗”。紧接着从穷
汉给财神爷的贡品中,我们知道只有“烧炷名香,三盏清茶”,别的
什么也没有,只好用一万个响头来表达自己的诚意;随后写到“粮
[1](P2738)
也欠,米也欠,粮食粜的没一石,衣裳当的没一件。” 可以
说吃不饱、穿不暖。住的又是怎样呢?作者这样写道:“墙又塌,屋
[1](P2738)
又倒,大风刮了屋上草。” 最后穷汉家只有“孩子热了穿上
袄,腚冷了戴上帽,饥困了喝凉水,撑的吱吱的叫。剩下个老婆儿,
[1](P2739)
穿的还没根线条” 其实这是穷汉自我的一种“调侃”,一种
自我心理安慰的“无奈”,让人感觉看了不禁捧腹好笑,可实际上,
正是穷苦人家生活的一种真实写照,写尽了乡下穷苦百姓生活的
心酸与无奈!表现了蒲松龄对穷困的刻骨镂心的感受!而这种“感
受”我们还可以从蒲松龄写的一首词中看出:在有一年的小年辞
灶时(即旧时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此时家家都要供祭品,送灶
神。),“瓦炉仅有香烟绕”。于是只好祷告灶神,“倘上方见帝,幸代
陈词:仓箱讨得千钟粟,从空堕万铤朱提,尔年此日,牺牲丰洁,两
[1](1991)
有光辉。” (《金菊对芙蓉·甲寅辞灶作》) ,在看似“戏谑”的
祈愿中包含的是无限的苦涩,也反映了作者生活的极度“贫困”!
在中国古代文人中,书写 “穷苦”的不乏其人,例如唐代诗人
孟郊 [2](P928)
。他曾写到:“贫病诚可羞,故床无新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