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好课,离不开情感的激发
——管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激发的艺术
广东省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 张新元
【摘要】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过:“小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情感体验一直是阅读教学的灵魂与主线。在阅读教学中,最佳的教学效果也需要情感的参与。学生在阅读中有了“情感”的激发,才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才不感到“审美”疲劳,才不会游离于文本之“门”外而不见“山中之人”。唯有此,我们的阅读教学才步入正轨,保证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情感 阅读教学 激发 艺术
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一篇文章既是客观事物的反应,也是一定的思想感情的表达。学生在对课文的阅读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而且还陶冶了自己的情感。在语文教学中,那些文质兼美的阅读材料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课文的语言文字为媒介,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得到生动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知力,实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语言文字的鉴赏,真正切实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目前的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却背离文本、远离语言文字、
不顾及学生的内心体验,在情感激发上营造各种“假象”氛围,结果不是使情感流于形式,就是情感矫揉造作,再就是煽情过头。
现状一:情感流于形式
我们的语文课是真实的,情感也是真实的,不是却反内容的“形式主义”。语文课堂离不开情感,语文学习也离不开情感,这是不容置疑的。但这情感应该是适宜、适度的、自然的,更应该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一位教者在上《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时,教师先用积极悲伤的送别音乐作铺垫,在语言上进行绘声绘色的渲染,结果全班学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接着一个哭泣起来,教师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悲从“声“起,结果整堂课由于学生情感失调,情绪失控,直到课止,学生也没有停止哭泣。从形式上看,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但对人与人之间那种博大而宽广的“深情”的感悟和触摸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显然这样的做法,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内心体验,这种“哭”也许是学生“人云亦云”的自我暗示的做法,不可取。
现状二:情感矫揉造作
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引领学生感悟文本,体验情感。语文课重点是学习语文。教学时,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咀嚼文本,品悟字词,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意蕴。这需要学生静下新来,潜心会文。我看到过另一位教师,在上《最后一头战象》时,为了激发学生情感,整节课学生都在一种极为悲壮的音乐氛围中学习。结果学生也“哭”了,而且哭声盖过音乐。学生情绪失控,那还有心思和时间“潜心会文”,与作者进行“心灵碰撞”?这样表面感人,喧宾夺主,教师强加,不是我们语文阅读教学所追求的。
现状三:音乐煽情过头
一般来说,学生阅读心理过程可分为感知、理解、动情三个阶段,感知是理解的前提和基础,动情是感知、理解的结果。而“动情”应是文本学习过程自然生成的,是有一个过程的。这个过程,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以文字为载体,以语言为媒介”,通过感知与理解才能达到,而不是教师有意渲染和故意为之。前两位教者,教师都以“哀乐” 来创设情境,学生因“音乐”煽情而哭。这种情感,不是在领悟真实的语言文字产生的。再者教师绘声绘色的渲染,营造送行别离的悲壮氛围,多次提示学生该用哪种语气,哪种心情读,自然学生哭成一片。
学生没有接触文本就被老师创设的无效“情境”带进一种“人为故事使然”的氛围学习,这样的阅读教学不是真实的,我们应摒弃。
情感依赖于认识。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人们认识的时候,才有可能引起人的情感。为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
一、咬文嚼字,把握含义,揣摩比较,激发情感
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就蕴含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感的表达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文章中的词语,在要求上应区别对待。有的词语只要简单地加以说明,有的只要意会就行,而有的词语用得很恰当,分外传神,具有语感性。这样的词语就应引导学生反复琢磨,细细品味,为什么用这个词语而不用那个词语。这时,语感油然而生,情感也就产生了。
如教学《猫》一文,教师抓住一个“蹭”字,让学生把“蹭”与“撞”、“碰”等词进行比较,并通过表演,让学生体会到用“蹭”更能体现猫“温柔可亲”这一特点;抓住“踩印几朵小梅花”这个短语,让学生思考“小梅花是指什么,为什么把脚印说成是小梅花”,从而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根据文章的描述唤起学生对文章人物、景物和情境的想象,在阅读中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既可以加深理解,又可以加强体验,从而受到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66钟方法.doc
- 培育学生传统文化素养.doc
- 基于模糊PI控制策略的电动汽车无离合器两挡变速控制.doc
- 基础会计 山东英才学院版 (8).doc
- 基本养老保险政策问答.doc
- 基础知识Word文档.doc
- 填出下列成语中的第一个字.doc
- 基于Modbus规约的智能仪表与PC机通信技术实现.doc
- 增加与增长的语义辨析及认知解释.doc
- 塔吊安装使用拆卸监理实施细则.doc
- 隐形变异作风问题的检视与整改培训讲座PPT课件.pptx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物理试题 含解析.docx
-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物理 含答案.docx
-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 物理 含答案.docx
-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达拉特旗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物理试题 含解析.docx
- 新修订《代表法》五大亮点解读.pptx
- 幼儿园夏季防暑降温安全课主题活动PPT课件.pptx
- 2025年宜明昂科分析报告:CD47融合蛋白安全性及疗效优秀,市场空间广阔.pdf
- 2-数学_数学答案.pdf
- 幼儿园小学端午节习俗文化教育教学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