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探究《孟子》“民贵君轻”的君民关系PPT讲解.doc

探究《孟子》“民贵君轻”的君民关系PPT讲解.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性善论到仁政 四心说就是“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性善论里,所有人都是有与生俱来的善心,先王也是这样,先王有不忍人之心,去推行仁政。 所谓“不忍人之政”,就是“仁政”。 “仁政无敌”的根本原因是可以赢得人心,“吾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就是说:君王如果实行仁政,百姓就会爱护他的上级,情愿为他们而牺牲。 孟子将他的仁心之论推而广之,贯彻到政治理念之中,认为仁政者可以不忍之心施行“推恩”之政,从一个小的诸侯国直到全天下,我们后面会分析。 仁政的实施 实施仁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体现在对君王的劝说里。必要性是客观方面的原因,当时诸国不断的兼并战争和统治者的横征暴敛使得生民涂炭, 民十分期盼仁政,孟子认为,人民归向仁政之乐土,就像水往下流一样,是任何人都挡不住的。 可行性是主观的,孟子游说梁惠王、齐宣王推行仁政的思想。虽然孟子的仁政思想没有得到统治者的全面实施,但是他的君民关系思想对当今仍有很多启示的地方 “民贵君轻” “民贵”思想起源于孔子的“仁爱”思想,到了孟子这里发展成了民贵君轻的思想。原文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 孟子在这里说的民贵君轻并不是说君王不重要,而是相对来说平民的作用更重要,君要重视民,民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帮助君完成治天下的理想。也就是说,平治天下需要借助民的力量,需要得到民心。 辩:民为贵,君为轻,谁为本? 【标题】 在这个问题上也一直有争议。从君的角度,孟子说的“民为贵”,并不是说人民比君主尊贵,而是就天下、国家而言,要认识到民的力量,要顺应民心。通过民贵君轻得到百姓的欢心,达到得乎丘民而为天下的目的,君弱化自己的地位,肯定民的地位,其实最终目的是实现“君为贵”,所以是君为本的。 从民的角度和历史的经验总结来看,民心向背是君巩固统治的根本问题。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为本的提出也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 我们也认为民贵君轻的以上两个意思都有,这也是它的巧妙的地方。也就是说孟子把君和民都有所讨好,民贵君轻一定程度上调和当时社会的矛盾。我们在后来分析君民关系的时候,觉得孟子其实更偏向君为本的观点,孟子周游列国游说的毕竟是君王,从君的角度论说仁政的思想,君王要是觉得没有利益而言就不会接纳仁政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来,要完全以民为本的仁政是难以实现的,但是建立重民的君为本体系是可行的。梁惠王听从孟子的建议,曾推行过减赋税,开垦富民的措施,但他也没有完全实施仁政。 从君的角度 孟子从“民贵君轻”的角度引发君民关系处理的思考,这里分为四个阶段来建立君民关系,从人皆可为尧舜,到推恩、与民同乐、仁者无敌是层次递进的关系。少了其中一个环节,跨越地发展,这样的仁政是缺乏生命力的。 首先,孟子说人皆可为尧舜,是要告诉君王,要有实施仁政的决心才能干一番大事业。 人皆可以为尧舜 【解译】 曹交问道:“人人都可以做尧舜,有这说法吗?” 孟子肯定地说:“有。” 在孟子看来,行仁政在操作上没有任何的困难,关键在于统治者愿不愿意而已。这关键即一个“为”与“不为”的问题。认识到这一点后,就可以树立起每个人立志向善的信心,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君王也是如此,孟子循循善诱,君王要有所作为,需要从自身出发,提高修养,完善自己。这也是为推恩的实施奠定基础,先成为一个有感染力的仁君,实施仁政起来更成功。 推恩 孟子总结历史发现,古代圣王之所以能王天下,就在于他们善于推恩。他说,推恩之道,即“举斯心而加诸彼”,使之与民同乐、与民同好。如果君王爱美食安居,则推而与百姓同之,使得人人皆有美食安居;如果君王乐生恶死,则推而与百姓同之,使得人人都得以养生送死。这样自然可到达仁政王道之极致。 即便是象齐宣王那样,自称自己有爱好钱财贪恋美色的毛病,但孟子说,爱财好色并不足以成为推行仁政的障碍。比如说君王爱财,但只要不是自己一个人贪得无厌的搜刮,而能做到人民也都有财,那么君王的爱财就不算什么毛病。也就是说,只要君王能够把自己的所好,与人民同好同乐,那么也就离王道与仁政不远了。 推恩要求君王实施仁政的措施,提高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这样民得到政策带来的福利就会安居乐业,拥戴君王。推恩是与民同乐的前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高了,才会去与民同乐,共享盛世。 与民同乐 孟子的基本思想是:仁慈的政治领导人与民同乐,所以能享受到真正的快乐。残暴专制独裁者穷奢极欲,不顾老百姓的死活,其结果是自己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从历史的情况看,夏桀王固然没有好下场,后世的殷纣王造酒池肉林,秦始皇建阿房宫,慈禧建颐和园等,大兴土木,原本都是为了享受快乐,但由于贪婪残暴,不顾人民死活,结果是民怨鼎沸,几乎没有一个有好结局,也没有一个享受到了

文档评论(0)

pjho8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