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学案)
编订:杨洪跃 审定:张凤山 2008.3.24
考纲要求: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学习目标: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原则
2。掌握、运用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学习重点:目标2
学习方法:讲练结合
学习步骤
一、高考试题剖析
1、读下列文章,翻译加横线的句子。
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人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比饿,不宜干人”①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②一一《后汉书·袁安传》
译文① 。
译文② 。
2、李贺,字长吉,七岁能辞章……每日旦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即书投囊中。末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程课者。①及暮归,足成之。……母使婢探蘘中,见所书多,即怒日:“是儿要呕出心乃已耳!”②一一《新唐书·李贺传》
译文① 。
译文② 。
二、高考文言文翻译复习提示
(一)2008年《考试说明》中关于文言文翻译的说明:
文言文翻译长期以来都是采用选择题的考查方式。2008年高考试题在这方面的考查将会有所变化,即让考生直接翻译文段或句子。选择题在考查字词句的理解、文章内容的把握概括能力方面确实有一定的功效,但是考生是否完全读懂了文章的内容还很难加以判断。从文言文的特点来看,最有效的方法是让考生翻译一段文字,从而看出他们阅读文言文的真实水平。考虑到阅卷的因素,文言翻译的内容不宜过长,而且应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从上述要求看,高考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将会分两段来考,以往阅读判断的考查方式还将保留,用选择题来考,放在第一卷,另外将会增加1个翻译题,放在第二卷,为了不增加考生的答题量,题目数量将仍然保持6道题,既选择题4道,翻译2—-3句,分值22分。
(二)文言文翻译的主要训练点:
1.文言实词
[例1]每至哭踊,顿绝方苏。(1994)
[例2]徒流及死,具有等差。(1997)
[例3]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1999)
注意要点:
(1)基本模式是单音节词变双音节词。(2)积累与根据上下文意推断相结合。
(3)重点是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4)专用词语不译,一般词语译彻底。
2.文言虚词
[例1]今闻此言,故犹未也。(1995)
[例2]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1999)
[例3]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2001)
注意要点:
(1)积累,大体了解重点虚词的一般用法。(2)对句中的关键虚词要确译。
(3)根据上下文和相关实词意义进行推断。
3.文言句式
[例1]至于公事,何由济乎?(1995)
[例2]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1998)
[例3]及欲求谒,度知其意。(1999)
注意要点:
(1)注意并准确反映分句间的关系。(2)注意并准确补上句中省略成分。
(3)注意词语调序以符合现代习惯。(4)注意根据全文和上下文意推断。
三.复习指导
(一)要以扎实完备的文言知识为基础
文言文的翻译,将牵扯到方方面面的文言知识,其中以实词、虚词、文言句式为主,在此基础上,还有句读、通假、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小知识点,而熟知这些知识,是准确翻译文言文的必要条件。因此,须梳理这些知识,形成网络,且要吃透课本,从而实现由课内向课外的迁移。
(二)了解有关文言文翻译的常识
1、标准 简言之三个字:信(准确)、达(通顺)、雅(有文采)。高考中的翻译一般只涉及信和达
2、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一般说来,应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高考文言文翻译也主要考直译。
3、直译的方法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①对――对译。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例]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
②换――替换。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③留――保留。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④删――删略。古文里有些虚词,现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