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讲义) (2).doc

浅析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讲义) (2).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析榆林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 我们通常都认为方言间的差异主要是在于语音,而对于词汇和语法在方言间的差异不够重视。近年来,有很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方言词汇和语法的研究,而且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方言的词汇大部分与普通话是相同的,有差异的只有一小部分,而正是这一小部分起到了区别方言与方言、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作用。本文主要参考《陕北方言词典》并结合对母语的感知,以榆林方言用词为标准来比较榆林方言词汇和普通话词汇的异同,以此来揭示榆林方言的词汇特点。本文比较时以《现代汉语词典》为准。   一、词形上的差异   词形差异是汉语方言词语差异最主要的表现。我们对于词形差异的比较主要是对于榆林方言与普通话义同形异的词语。以下我们主要从音节数量、构词语素、造词方式三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1. 音节数量的差异   (1)普通话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榆林方言中为单音节词。例如:   普通话: 缺少 猴子 看管 漂亮 得意 妈妈 手表 桃子   榆林方言: 短 猴 照 俊 能 妈 表 桃   榆林方言中与普通话双音节词对应的单音节词有很多,有的完全是义同形异,如上例中的短、照、俊、能;有的是选择普通话中比较有区分特点的一个音节,如:猴、表、桃;而有的区别在于叠音与非叠音,普通话中的有些叠音的双音节词,在榆林方言中是不叠音的单音节词,这类词一般是表示亲属称谓的词,比如,妈妈—妈等。 (2)普通话中有的单音节词,在榆林方言中是双音节词。例如:   普通话:蹲 章 地 痣 云 眉   榆林方言: 圪蹴 戳子 脚地 隐记 云彩 眼眉 (3)普通话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在榆林方言词中相对的是多音节词或短语。例如:   普通话: 早晨 元旦 板凳 手指 口袋 台阶   榆林方言:大清早 阳历年 板凳子 手指头 倒衩子 圪台子 (4)榆林方言是双音节词,而普通话是多音词或短语,此类数量不多。例如:   普通话: 自行车 暖水瓶 切菜板   榆林方言: 车子 暖壶 案板   由上可以看出,从音节数量上来说,榆林方言的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多于普通话,双音节词较少。   2. 构词语素的差异   由于人们认识事物角度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语言自身的发展,所以对于表达同一事物会选择不同的语素、音节数量,这样就有了差异,而方言词汇特点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语素选择的差异。正是语素选择的差异,使得榆林方言与普通话产生了形式不同而意义相同的词。   (1)榆林方言的构词语素与普通话完全不同。例如:   普通话: 嗓子 小孩儿 小伙子   榆林方言: 喉咙 娃娃 后生  (2)榆林方言的构词语素与普通话部分相同,部分不同。例如:   普通话:眼睫毛 理发 哑巴 流氓 眉毛 调料 开水   榆林方言: 眼杂毛 理头 哑子 流民 眼眉 调货 滚水   3. 造词方式上的差异   由于人们造词时的心理,以及事物自身特点的不同,所以对于同一事物,榆林方言和普通话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造词时对于选择事物特点的不同,也就选择了不同的语素,就产生了不同的词形。下面是榆林方言的几种造词方式,举例说明。对于普通话中有相对的词就直接列出,对于没有对应词就写出普通话的释义。 (1)榆林方言根据事物的形状、颜色等外在特点造词的。如: 榆林方言 普通话 事物特点 喇叭花 牵牛花 花朵像喇叭 歪脖儿 脖子歪的人 扭曲形状 黑 糖 红 糖 颜色呈发黑的 羊蹄子 变压器上的跌落开关 两头大中间小,像羊蹄 黑 青 身体挨打后留下的伤痕 颜色发黑又带青 (2)榆林方言根据事物的性质、用途等来造词的。例如: 榆林方言 普通话 事物特点 恶水 脏衣服 脏了让人恶心 手巾 毛巾 用来擦脸擦手的 辣酒 白酒 味道有点辣 围脖 围巾 用来围脖子的布   从以上列举出的词语可以看出,榆林方言也相对来说比较注重用事物的性质和用途来造词。比如“甜酒”,是根据这种酒“甜的”性质来造词的,所以把它叫“甜酒”;“辣酒”也是根据它“辣”的性质来造词的,故把它称为“辣酒”。   二、词汇语义的差异   1. 词汇意义的差异    词汇意义的差异通常表现在其义项的多与少不同。   (1)榆林方言有些词语的义项比普通话多,而且应用范围广。例如:   “老汉”在普通话中多作“老头儿”讲,在榆林方言中也有此意义,但大多都是老年人自称为“老汉”,或非老年人“充大”,调侃自称老汉。如,娃娃们连这个也干不好,让老汉来看!在榆林方言中,“老汉”一词还可指丈夫。这个词义在普通话中是没有的。如:你们家老汉上哪儿去了?   同样,“老婆”也是和“老汉”一样的理解。   

文档评论(0)

pjho8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