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笔与书家

筆與書家 陳欽忠 一﹑王羲之蘭亭試鼠鬚 晉穆帝永和九年暮春三月三日,(羲之)宦遊山陰,與太原孫統……等四十一人俢袚禊之禮。揮毫製敘,興樂而書,用蠶繭紙、鼠鬚筆,遒媚勁健,絕代更無。 自從何延之在〈蘭亭記〉一文中,說到書聖千古行書劇跡蘭亭敘是由「鼠鬚筆」寫成的之後,大家對這枝名稱奇特的毛筆,探索仿製的興趣便不曾終止過。但是一般人多從字面上解釋,以為鼠鬚者,老鼠頤下之毛也,卻又奇怪大書家怎會選用這種採料十分困難的筆,而且後來的書法家很少不學王羲之的書法,也沒聽說誰學著使用這種筆,到底怎麼回事呢?   事實上,王羲之所用的鼠鬚筆,即指現今所謂的狼毫,也就是鼬鼠(俗稱黃鼠狼)尾部的毛。宋人陸佃〈埤雅〉就說過:「鼬鼠,俗謂之鼠狼,一名鼯,今栗鼠似之,蒼黑而小,取其毫於尾,可以製筆,世所謂鼠鬚,栗尾者也,其鋒乃健於兔。」只是尚未統一稱作狼毫罷了。同樣是宋代人,當時書家沿用鼠鬚之名以代狼毫者不少,如歐陽修為蔡襄寫《集古錄》,用鼠鬚為潤,送元甫詩,贈之以宣城鼠鬚之管;蘇軾寫〈寶月塔銘〉亦用鼠鬚,且自跋為「一時之選」;黃山谷詩:「宣城變樣尊雞距,諸葛名家捋鼠鬚。」等皆是。似乎在紫毫行之有年,天下書家一體接受的風氣下,以狼毫製筆、送禮、寫字,是件值得誇耀的事。   至於何時開始改稱狼毫,應屬元代趙子昂為最早。清末胡樸安《樸學齊叢書˙筆志》云:「余觀趙子昂跋唐胡瑰番犬圖謂『瑰畫筆用狼毫,極清勁。』是則唐時已有用之者。」這條寶貴的線索告訴我們,唐代已有使用狼毫的事實,到了元代纔有人首次為它正名。而狼毫見之於記載,則有比胡樸安稍早的王漁洋,王氏〈居易錄〉就說元時張進中善製筆:「管用堅竹,毫用鼬鼠,精銳宜書」,這也已經是遲至清出的事了。不過王的記載,倒讓我們明白元代已有專工狼毫的筆家。這麼說來,自元代趙子昂以降,狼毫已逐漸普遍,且正式取代鼠鬚之名,而廣為人們所接受了。   不明白狼毫之名隨時代而變遷的真相,便很難理解何以狼毫在毛筆中佔如此重要的地位,而提到狼毫的文字卻那麼晚,以至於錯把鼠鬚當成老鼠頤下毛。這裡只提晚近發生的一樁趣談。于大成先生《中華藝術大觀˙書法》引述臺靜農先生的遭遇,說抗戰期間昆明市警局曾下令全市滅鼠,收繳得成山的鼠體,有人突發奇想,建議以石灰水煮鼠鬚,用來製筆,臺先生也分得數管,據說其筆「剛柔並濟,頗適於用」。雖然,此鼠鬚終非彼鼠鬚也。 二﹑智永退筆五簏 (智永)常居閣上臨書凡三十年,所退筆頭置之大竹簏,簏受一石餘,與五錄皆滿。……後取筆頭痤之,號退筆塚,自製其銘。又常臨寫真草千字文八百餘本,浙東諸寺各施一本。 智永為南朝陳僧,以善傳王羲之家法而聞名。在印刷術尚未發明的時代,由他傳下的羲之千字文臨本,對於山陰法乳的散播,無疑的起了很大的作用,例如唐代書家就很少不先學他然後上溯二王的。但是我們這裡要談的,毋寧是他退筆成塚故事背後,所牽涉到魏晉時期毛筆體制的一些問題。   本書第一張曾介紹過居延漢筆,就是筆頭可以抽換,而且是有心有被的健毫筆。此外,如江陵、武威、樂浪等地所發現的漢筆,其製法與時代大抵和居延筆相近。是則漢代製筆大都以健毫居中為柱,柔毫覆外為被,前者取其勁健,後者以蓄墨汁。然而終因毫穎太短,受墨有限,於是到了魏晉時期又發展出「以麻紙裹住根法」,此舉用意在於使柱根受墨不脹,以便筆頭有更大的餘地敷加一層又一層的覆毫,來容納更多的墨汁,故而蘸墨一次,可以寫出較多的字。這種筆大約是為適應抄書或書寫公文而設計的,本文後面提到的唐代雞距筆,也正是此種筆的延續品類。   我們看智永所寫的千字文,橫畫末端稍粗,原因即在於使用此筆時,筆往下按,筆鋒上端多毫的部分接觸到紙面之故;此外筆畫轉折、收筆處不時出現賊毫,也是這種有柱有被健毫筆的特色。不只智永千字文如此,今日所見漢簡及六朝唐人所寫經卷皆然。而智永所使用的筆,由以上的推論,居然是古筆的遺製了。 隋 僧智永 真草千字文 三﹑歐陽詢「不擇紙筆」?    褚遂良嘗問虞世南:「吾書孰與歐陽詢?」虞曰:「詢書不擇紙筆,皆得如    志,君豈得此?」又裴行儉曰:「褚遂良非精筆佳墨,未嘗輒書。不擇筆    墨而妍捷者,余與虞世南耳。」   初唐書壇繼承了東晉以來的書法傳統,而其中初唐四大家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尤其精研筆法與結構,為後世的楷書技法系統樹立了典範,成為百世不遷之宗。他們四人的書風各有特色,如歐的險峻、虞的圓潤、褚的飄逸、薛的健拔,其中歐書特能別開生面,與二王立異之處甚明。《負暄野錄》這段文字,用了不同於一般書法評論的角度,意圖以歐、虞、褚三家對於紙筆經意與否的態度,來評騭期高下,而歐陽詢允在此回合中奪魁。這也引發了我們探討他用筆好惡以及是否關乎他走向險峻書風的興趣。   實際的情況是歐陽詢不但精擇毛筆,而且是初唐名家中最具獨特品味的一位。《文海披沙》云:「鄭虔謂麝毛一管,可書四百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