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山流水遇知音
《乐府古题要解》中解说《水仙操》之创作过程,伯牙学琴于成连,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
寞,情之专一,未能得也。成连曰:吾之学不能移人之情,吾之师有方子春在东海中。乃
赉粮从之,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划船而去,旬日不返。伯牙心悲,延颈四
望,但闻海水汩没,山林窈冥,群鸟悲号。仰天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操而作歌云:
翳洞庭兮流斯护,舟楫逝兮仙不还。移形素兮蓬莱山,欤钦伤宫仙不还。伯牙遂成天下妙
手。
移情就是移易情感,改造精神,在整个人格的改造基础上才能完成艺术的造就,全凭技巧
的学习还是不成的,这是一个深刻的见解。
唐郎士元《听邻家吹笙》云:凤吹声如隔彩霞,不知墙外是谁家?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
桃千树花。这是一般人的感受,主观虚构的意象往往是肤浅的,知音要深入把握音乐结构
和旋律里所潜伏的意义。志在高山、志在流水时,作曲家不是模拟流水的声音和高山的形
状,而是创造旋律来表达高山流水唤起的情操和深刻的思想。因此我们在感受音乐艺术中也
会使我们的情感移易,受到改造和净化、深化和升华。
唐常建《江上琴兴》云:江上调玉琴,一弦一清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
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这就是听者意识体验逐步加深和纯净。明石沆
《夜听琵琶》云:娉婷少妇未关愁,清夜琵琶上小楼。裂帛一声江月白,碧云飞起四山秋!
这也是从听乐中得到的感受,它使我们对事物的感觉增加了深度。就象我们在科学研究中通
过高度的抽象思维离开自然表面,深入自然的核心,把握自然的现象最内在的数学规律和运
动规律那样,音乐领导我们去把握世界生命万千形象里最深的节奏的起伏。庄子曰:无音之
中,独闻和焉。所以戏曲运用音乐伴奏能更深入刻画剧情和动作。希腊的悲剧也诞生在音乐
中呀。
音乐使我们心中幻化出自然的形象,因而丰富了音乐感受的内容。画家和诗人却由于在自然
现象中意识到音乐境界而使自然形象增加了深度。六朝画家宗炳爱游山水,归来后把所见名
山画在壁上,坐卧向之。谓人曰: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唐沈诠期《范山水画山水
歌》云:山峥嵘,水泓澄,漫漫汗汗一笔耕,一草一木栖神明。忽如空中有物,物中有声,
复如远道望乡客,梦绕山川身不行。身不行而能梦绕山川,是由于空中有物,物中有声,
而这又是由于一草一木栖神明,这就是音乐的境界。
以上这些就是中国古代的音乐思想和音乐意象。
音乐美学思想
中古阶段是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同时也是自先秦以来在哲学解放、思想活跃、问题提出很多、收获甚为丰硕的时期。东汉以来的庄园经济在这一时期得到日益巩固和推广,地主阶级士族、门阀占据了这一历史舞台,并开始引用道家学说来解释儒家的经典——《周易》,这就打破了自汉以来儒家思想统治的一统天下。所以,魏晋的“玄学”顺应了时代发展,它突破了数百年汉儒统治的意识,是一个重新寻找和建立封建理论思维新的历史时期。
1 嵇康的《声无哀乐论》
在这一时期,以阮籍和嵇康为代表的士族门阀的音乐美学思想则显得尤为重要,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则更代表了“士族门阀”地主阶级的音乐观和人生观。
嵇康(223—--262)字叔夜,魏末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与音乐家,是魏晋时代“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曹魏集团取得中国领导权时,他以同乡身份与魏宗室结婚为长乐亭主婿,迁郎中,又拜为中散大夫。当司马氏集团篡夺了中央集团领导权之后,他以反对派的姿态与阮籍、向秀、山涛、刘伶、阮咸、王戎等人组成 “竹林七贤”,避居于曹魏宗室聚居的河北山阳,同司马氏集团相对抗。在“竹林七贤”中,嵇康对司马氏集团的攻击尤为激烈。他不仅通过清淡思想,并且通过自己锐利的言行反对司马氏集团。司马氏标榜要以孝治天下,他就居丧饮酒食肉;司马氏集团通过用武力夺取政权,又想通过禅让夺取政权,他却在《与山居源的绝交书》中提“非汤武而薄周孔”;司马氏要拉拢名士,以资号召,他就避居河东,并因为山涛(竹林七贤之一)把他推荐给司马氏集团而与他“绝交”,以此作为他与司马氏集团绝交的象征,因而被司马氏集团杀害。
嵇康不仅是思想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音乐家,并能弹得一手好琴,他弹奏的《广陵散》“声调绝伦”,在我国“琴史”上有重要地位。
《声无哀乐论》是一篇音乐美学著作。全文是用“秦客”问“东野主人”的对话形式写成。
在这篇文章里,嵇康首先提出了“声无哀乐”的基本观点。也就是说音乐是客观存在的音响,哀乐是人们被触动以后所产生的感情,两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嵇康认为音乐是自然的音响,其本身并不包含“哀”和“乐”的感情,所以音乐不能使听者产生哀和乐的情感,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五色有好丑,五音有善恶,此物之自然也”。因此,他得出了“心之与声,明为二物”的结论,也就是说自然的声音只有善和恶的区别,即好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