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5)工艺润滑 稳态轧制时的摩擦系数随润滑油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当润滑油的浓度达到一定值时,再增加浓度,对降低摩擦系数的作用不明显。 图2-31 热轧时使用工艺润滑剂时的摩擦系数 a-乳化液;b-水油混合物 * 咬入时: 5.6 冷轧时的摩擦系数 碳含量0.08~0.25%,锰含量0.27~0.65%范围内,化学成分对咬入摩擦系数无影响 (2)润滑条件的影响 (1)轧件材质的影响 * (3) 轧制速度的影响 随轧制速度的增加,咬入摩擦系数下降。 实验轧制3.9mm厚0.3%C碳钢试样,蓖麻油润滑,轧辊表面粗糙度为0.2~0.4μm: 轧制速度在0-0.15m/s,咬入摩擦系数下降很快; 轧制速度0.15m/s时,咬入摩擦系数随轧制速度的增加缓慢下降。 (4)轧辊材质和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 稳定轧制时: 当轧件温度增加时摩擦系数μ增加。 (2)轧辊表面粗糙度 摩擦系数μ随轧辊表面粗糙度增加而增大 (1)轧件温度的影响 μ20—在20℃稳态轧制时的摩擦系数; t—轧件温度,℃; a—取决于轧辊表面光洁度的修正系数: 光滑辊面 a=0.0011~0.0015;粗糙辊面 a=0.0035~0.0073 * -碳钢轧制采用润滑时,轧件化学成分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可以忽略。 -奥氏体不锈钢轧制时,由于存在轧辊粘结趋势,因此,其摩擦系数通常比碳钢的增大10~20%。 (4)润滑剂粘度 (3)轧件化学成分 通常油膜厚度随润滑剂粘度增加而增加,因此,摩擦力也随之下降。 η50—在50℃时润滑剂粘度,m2/s×10; C-对于矿物油,c=1.4,对植物油,c=1.0。 * 在润滑条件下,油膜厚度与轧制速度成正比,因此当轧制速度增加时,摩擦系数下降 (6)道次压下量 (5)轧制速度 道次压下量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取决于轧件表面粗糙度以及加工硬化程度。 低碳钢轧制,采用蓖麻油和10%矿物油乳液润滑时轧件摩擦系数随道次压下量的变化 * 5.7 摩擦系数的测量法 1)最大咬入角法 思路:用很小的推力,将轧件送向旋转的轧辊,并在此时使轧辊的辊缝尽可能小,然后逐渐抬升上辊,使辊缝增大,达到刚好实现咬入。 2)最大接触角法 思路:采用楔形件,将轧件送入固定辊缝的轧辊中,由于沿轧件长度上,压下量逐渐增大,直至轧卡为止,此时变形区属于全后滑。 * 3)前滑法 思路:测出稳定轧制过程的前滑值Sh,由芬克前滑公式计算出中性角?,代入三个特征角(?、?、?)公式中,求得摩擦角?。 4)压力法 思路:根据实测轧制压力,计算出平均单位压力作为实测的平均单位压力。同时选择恰当的平均单位压力公式,代入适当的金属变形抗力及摩擦系数值,使实测的平均单位压力与计算的平均单位压力一致。 * 5)轧件强迫制动法 思路:在轧件的后端作用一制动力,强迫轧件在轧辊间停止下来,在开始打滑的瞬间测定制动力Q及轧制力P。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前后张力相等或无前后张力时,则 α角很小时 中性角简化公式: * 对公式 微分,微分为零时,得到中性角极大值: 即当咬入角α等于摩擦角β时,中性角有极大值。 中性角最大值为: * * 4.4 影响前滑的主要因素 * 剩余摩擦力的概念 轧件从开始咬入到轧制建成的过程中,有利于轧件咬入的水平分力Tx不断增加,而阻碍轧件咬入的水平分力Nx不断减小,Tx-Nx的差值愈来愈大,也就是咬入过程所要求的靠摩擦作用的曳入力愈来愈富余。 剩余摩擦力Ts 当β、φ很小时,tgβ≈β,cosφ≈1,sinφ≈φ * 1) 轧辊直径的影响 前滑值随轧辊直径增加而增加 原因: 轧辊辊径增加,咬入角减小,摩擦角保持不变。稳定轧制阶段的剩余摩擦力增加,使得金属塑性流动的速度增加。 * 2)摩擦系数的影响 摩擦系数增加,摩擦角增加,剩余摩擦力增加,前滑增加。 * 3)压下率的影响 压缩变形量大,参与变形的金属增加,纵向横向变形都增加。 * 4) 轧件厚度的影响 轧后轧件厚度减小,前滑增加 * 5) 轧件宽度对前滑的影响 6) 张力的影响 张力使得前滑显著增加 * 5 轧制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