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36.ppt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文学史二北师大精品课程36ppt课件

第三十六节 唐代的通俗文学 一、唐代的通俗文学概况 通俗文学是辉煌灿烂的唐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文人的通俗诗歌、民间各种通俗文学形式,如变文、俗赋、话本、词文及歌谣等。 唐代经济高度发展,政治气氛宽松,思想活跃,文化日渐普及,统治者的某种偏好和佛教的大盛,都为唐代通俗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而前代文学形式,也为唐代通俗文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敦煌遗书,湮灭千年的瑰宝重见天日,并随之而产生了研究敦煌文物的敦煌学。唐代通俗文学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和重要价值。 二、王梵志及其他通俗诗人 唐代通俗诗派的代表人物王梵志,其次是寒山、拾得等。 王梵志是一位来自民间的通俗诗人。唐初王梵志就致力于通俗诗创作。其诗今存三百八十余首,张锡厚有《王梵志诗校辑》。 王梵志诗以说理为主,特别重视惩恶劝善,他的诗叙写个人的不幸遭遇,也揭示唐初的社会现实和世态人情。如其《贫穷田舍汉》真实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贫困和不平。 再如《吾富有钱时》慨叹人情冷暖,活画出见钱眼开者的丑态。其诗中还有许多禅机哲理诗,既有一些积极倾向,更有不少带有浓厚宗教迷信色彩的内容。其诗来自民间,贴近生活,颇受僧俗人欢迎。 王梵志的诗“直言时事”,以五言为主,长短不拘,一韵到底,大量运用口语俚语、方音俗谚入诗,明白如话;朴素畅达,犀利明快,于嘻笑怒骂之中表达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惊世骇俗,独标一帜。 寒山因长期隐居于浙江天台西的“寒岩”(即寒山),故号寒山子。他步趋王梵志,写了大量通俗诗。内容亦与王梵诗大同,形式亦以五言居多。以教戒说理为主,多用口语俗语,幽默诙谐。寒山诗历来颇受推崇。 王梵志等人以其现实的生活内容,明白如话的语言,冲破了传统文人诗典雅含蓄和唐诗讲究格律的风气,形成通俗一派,对唐诗通俗化起到积极作用,对后进产生明显的影响,并且在唐代就已流传到日本等国。 三、变文 变文是寺院僧侣向听众作宣传的一种说唱体通俗文学。通俗性是基本特点。这种说唱形式后来也为民间艺人所接受,不但在民间娱乐场所演出,而且还走入宫禁,逐渐从一种宗教的通俗宣传发展成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敦煌变文主要包括佛经故事和世俗故事两大类。表现形式:一是讲经文的,如《维摩诘经讲经文》;二是不讲经文的,如《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降魔变文》等。说唱结合,韵白相间,多无定规。 变文说唱结合的长篇叙事文学,极善敷衍故事,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布局宏大,场景壮伟,惊心动魄,引人入胜。虽不乏宗教气息,但也颇富文学意味,对后世神魔小说有直接影响。 讲世俗故事的变文更富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多取材于历史或民间传说,也有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内容丰富,更重视人物形象的刻画和说唱关系的处理,充分发挥了散文的叙事功能和诗歌的抒情功能,是变文艺术表现的一大进步。 唐代变文以其丰富的内容,独有的说唱形式,铺陈扬厉的手法,粗犷刚健的文笔,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地位。对唐代文人传奇、宋元以后的话本、拟话本小说、诸宫调、宝卷、鼓词、弹词等影响深远。 四、其他通俗文学 1、俗赋。 《敦煌变文集》中辑有《韩朋赋》、《晏子赋》、《燕子赋》等通俗的赋作。是魏晋南北朝杂赋和俳谐文的继承和发展,对后世的通俗诙谐之作也产生了影响。 2、话本。 话本就是说话人所依据的底本,如敦煌遗书中的《韩擒虎话》、《叶静能话》、残本《唐太宗入冥记》等。用散文叙说故事,很少或不用诗歌配合。语言浅近,情节生动,为宋元话本提供有益借鉴。 3、词文和民间歌谣。 一种通俗的叙事诗。如《季布骂阵词文》等。多用七言诗句,一韵到底,故事曲折,铺叙细密,适于演唱。 唐代民歌流传不多,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