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害虫
小麦害虫 概述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山东是华北冬小麦的主要产区之一。 兖州是山东优质小麦的重要种植基地之一。 小麦害虫是影响小麦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世界已知小麦害虫400种以上,我国达237种,山东150种以上。 山东以地下害虫、麦蚜、灰飞虱、粘虫、麦叶峰、红蜘蛛等为害较重。有的还能传播病毒病。 小麦各生育期主要发生的害虫不同。 概述 播种后以地下害虫为主,造成缺苗断垄。 出苗-返青,除地下害虫外,还有麦蚜、红蜘蛛等威胁小麦生长。 拔节后,主要有麦蚜、粘虫、棉铃虫、麦叶峰等为害。 抽穗前后,麦蚜继续严重为害,粘虫、棉铃虫数量较多,某些年份,吸浆虫可能猖獗。 麦蚜、叶蝉、灰飞虱除直接为害外,还可传播小麦黄矮病、条纹花叶病、丛矮病和条纹叶枯病等。 麦蚜 同翅目,蚜虫科 种类与为害: 麦蚜主要有三种:麦长管蚜、黍缢管蚜和麦二叉蚜。 刺吸叶、茎、穗的汁液--黄白点--黄--枯死。 传播黄矮病等病毒病。 前期主要是麦二叉蚜,为害较轻,主要是传毒为害。 起身后,另两种数量激增。 形态区别 形态区别 形态区别 形态区别 形态区别 生活史 三种麦蚜均10-20代/年。 麦二叉蚜:无翅胎生雌蚜于避风向阳处地表土下或土缝中越冬。 麦长管蚜:无翅胎生雌蚜在小麦地表土下越冬。 黍缢管蚜:在越冬寄主(苹果、山楂、桃等)上以卵越冬,少量在麦田以无翅胎生雌蚜越冬。 拔节期二叉蚜为主,抽穗到乳熟期麦长管蚜达到高峰。 近成熟时产生有翅蚜迁往玉米、杂草等处越夏,秋苗出土后迁往麦田。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抗虫品种;麦田冬灌;适当晚播;收后灭茬。冬季浇施河泥浆。 保护天敌:减少用药,挑治,选择安全农药。 农药防治: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尽量挑治。种子处理,兼治地下害虫。喷雾防治,吡虫啉,抗蚜威,啶虫脒,乐斯本,菊酯类等按常规浓度使用。 小麦吸浆虫 双翅目 瘿蚊科。又称为小红虫、麦蛆等。 种类与为害: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济宁主要为红吸浆虫。麦红吸浆虫在济宁间歇为害,条件适合(3~4月春雨较多)年份可能大发生,应引起注意。以幼虫吸食麦粒浆液,导致麦粒不实,千粒重降低,影响小麦产量。 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 成虫:桔红色,复眼黑色。雌虫体长2—2.5毫米,翅展约5毫米,雄虫体稍小。前翅有紫色闪光。 幼虫:为橙黄色小蛆,老熟时体长2.5——3.0毫米,略扁平,有Y状骨。休眠幼虫反卷在圆茧内,直径约1毫米。 发生规律 每年一代,以老熟幼虫在麦田土壤中结茧越冬、越夏。 条件不适合,可在土中休眠7~12年。 防治方法 农业生物防治。选用穗形紧密,内外颖缘毛长而密,籽实皮厚,浆液不易外流的小麦品种;调整作物布局,进行轮作 ;合理减少春灌 ;施足基肥,春季少施化肥,促使小麦生长发育整齐健壮 ,减少吸浆虫侵害的机会 。 化学药剂防治。小麦吸浆虫以有机磷杀虫剂防治为主。 蛹期防治:以蛹期施药防治效果最好,可以直接杀死一部分蛹和上升到土表的幼虫,同时也能抑制成虫。 成虫期防治。一是小麦抽穗到扬花前喷雾,可加喷叶面肥增加药效;二是熏蒸法:DDVP毒土撒于麦垄,熏杀成虫,此法要注意现配现用。 粘虫 鳞翅目,夜蛾科。又名行军虫、五色虫,剃枝虫。 为害:多食性害虫,寄主达100多种。 1-2龄食叶成较小白色条斑,3龄后吃成缺刻,5-6龄达到暴食期,吃光叶片,断穗茎。 形态特征 发生规律 粘虫发生世代,随地理纬度及海拔高度而异。 山东省1年发生3代。不能越冬,每年虫源均来自南方。 成虫具有远距离迁飞习性,具有很强的迁飞规律。 成虫:成虫昼伏夜出,傍晚开始活动。对糖醋液趋性强,产卵趋向黄枯叶片。在麦田喜把卵产在麦株基部枯黄叶片叶尖处折缝里; 幼虫:初孵幼虫有群集性,1、2龄幼虫多在麦株基部叶背或分蘖叶背光处为害,3龄后食量大增,5—6龄进入暴食阶段,其食量占整个幼虫期90%左右。 3龄后的幼虫有假死性,畏光,晴天白昼潜伏在麦根处土缝中,傍晚后或阴天爬到植株上为害。 幼虫发生量大食料缺乏时,常成群迁移到附近地块继续为害。 老熟幼虫入土化蛹。 防治方法 诱杀成虫:以糖醋液作用较好,杨柳枝把和黑光灯也可诱杀。 谷草把诱卵:利用粘虫喜在枯草上产卵的习性,每666.7平方米插草把60把,3~5天更换1次。 捕杀法:卵峰期田间采卵;震落幼虫捕杀;群迁时挖沟灌水阻杀。 药剂防治:一定在3龄以前进行。可用抑太保 ,卡死克 ,灭幼脲3号悬浮剂,菊马乳油等 。 9中下-4上中 8中下 7下-8上 3代 7下 6下-7上 6中下 2代 5下-6上 5上中 4中 1代 成虫盛期 幼虫盛期 卵盛期 * * 形态区别 短圆筒形 末端瓶口状缢缩 较长,有瓦棱状纹 腹管 分2叉 分3叉 分3叉 前翅M脉 淡绿色, 背有葱绿中线 暗绿色或 紫褐色 黄绿色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