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基本技术研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单模光纤玻璃芯很细(芯径一般为9或10μm),只能传一种模式的光。 多模光纤允许不同波长的光于一根光纤上传输,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为50μm至100μm。 二、通讯网络的核心——交换技术 电信提供的家庭接入:4M、8M、20M、50M、100M 3G的速度: WCDMA——3.84M CDMA2000 ——1.2288M TD-SCDMA——1.28M 注:CDMA是码分多址的英文缩写(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4G的速度: 理论100M,实测达到20M TD-LTE即 Time Division Long Term Evolution(分时长期演进) FDD-LTE即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Long Term Evolution(频分双工长期演进) 5G的速度: 三星研究的5G上限达到了7.5Gbps 理论速度达到1Tbps 国际标准 OSI 七层体系结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代 ADSL 通过提高调制效率得到了更高的数据率。例如,ADSL2 要求至少应支持下行 8 Mb/s、上行 800 kb/s的速率。而 ADSL2+ 则将频谱范围从 1.1 MHz 扩展至2.2 MHz,下行速率可达 16 Mb/s(最大传输速率可达25 Mb/s),而上行速率可达 800 kb/s。 采用了无缝速率自适应技术 SRA (Seamless Rate Adaptation),可在运营中不中断通信和不产生误码的情况下,自适应地调整数据率。 改善了线路质量评测和故障定位功能,这对提高网络的运行维护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五、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相互通信的两个计算机系统必须高度协调工作才行,而这种“协调”是相当复杂的。 “分层”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易于研究和处理。 分层的好处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灵活性好。 结构上可分割开。 易于实现和维护。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两种国际标准 法律上的国际标准 OSI (七层)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 是非国际标准 TCP/IP (四层)现在获得了最广泛的应用。 TCP/IP 常被称为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具有五层的TCP/IP体系结构 TCP/IP 是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因此往往采取折中的办法,即综合 OSI 和 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 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运输层(transport layer) 网络层(network layer)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物理层(physical layer) 数据链路层 5 应用层 4 运输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 1 AP2 AP1 主机 2 应用进程数据先传送到应用层 加上应用层首部,成为应用层数据单元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 1 AP2 AP1 主机 2 应用层数据单元再传送到运输层 加上运输层首部,成为运输层报文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 1 AP2 AP1 主机 2 运输层报文再传送到网络层 加上网络层首部,成为 IP 数据报(或分组)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 1 AP2 AP1 主机 2 IP 数据报再传送到数据链路层 加上链路层首部和尾部,成为数据链路层帧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 1 AP2 AP1 主机 2 数据链路层帧再传送到物理层 最下面的物理层把比特流传送到物理媒体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5 4 3 2 1 5 4 3 2 1 物理传输媒体 主机 1 AP2 AP1 电信号(或光信号)在物理媒体中传播 从发送端物理层传送到接收端物理层 主机 2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据 5 4 3 2 1 5 4 3 2 1 主机 1 AP2 AP1 主机 2 物理层接收到比特流,上交给数据链路层 主机 1 向主机 2 发送数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