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基础及检测方法2010.pptVIP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放射性基础及检测方法2010ppt课件

放射性基础知识 及检测方法 厦门市建筑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主要内容 原子结构与放射性 放射性物理基础 核辐射度量及单位 放射性检测 第一部分 原子结构与放射性 1)“原子”概念的提出 伦琴发现X射线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探索阴极射线本性的研究中,意外发现了X射线 —— 它不仅揭开了物理学革命的序幕,也给医疗保健事业带来了新的希望。 伦琴因此成为1901年第一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1898年,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在寻找比铀的放射性更强的物质的过程中,先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为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其名命为“钋”。 居里夫妇又花了4年时间,发现了镭,并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从几吨沥清铀矿渣中分离出0.12克纯氯化镭,后又测出其原子量为225,其发出的射线比铀强200多万倍。 居里夫人因此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 卢瑟福1898年发现铀和铀的化合物所发出的射线有两种不同类型: 一种是极易吸收的,他称之为α射线; 另一种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他称之为β射线。 后来法国化学家维拉尔又发现具有更强穿透本领的第三种射线γ射线。 由于组成α射线的α粒子带有巨大能量和动量,就成为卢瑟福用来打开原子大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有力工具。 电子是在研究阴极射线的本质过程中得到的,阴极射线究竟是什么?物理学家汤姆逊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装置,证实了阴极射线是由带负电荷的粒子组成的,并推算出其质量和电荷比值。得出来源于各种不同物质的阴极射线粒子都是一样的。 1903年,汤姆逊提出了新的原子构造模型:原子是一个半径大约为10-10米的球体,正电荷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球体,电子则稀疏地嵌在球体中,这是一个类似葡萄干面包的原子模型。 同年,物理学家长冈半太郎认为正负电子不可能相互渗透,提出了电子均匀地分布在一个环上,环中心是一个具有大质量的带正电的球,被他称为“土星型模型”结构。 1932年,物理学家查德威克发现了其质量同质子相当的中性粒子,这正是1920年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内可能存在的一种中性的粒子,即中子。他因此获193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3年,狄拉克关于正电子存在的预言被证实,安德森因此获193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5年塞格雷和钱伯林利用高能加速器发现了反质子,他们因此获1959年物理奖。 1959年王淦昌等人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 莱因斯等利用大型反应堆,在1956年直接探测到铀裂变过程中所产生的反中微子。他因此获1995年物理学奖。到1968年,人们才探测到了来自太阳的中微子。 1947年鲍威尔利用自己发明的照相乳胶技术在宇宙线中找到了1934年汤川秀树提出的介子场理论中预言的介子。汤川秀树获1949年物理奖,鲍威尔获1950年物理奖。 第二部分 放射性物理基础 原子核结合能 半衰期 (T1/2) 定义:一定量的某种放射性原子核衰变至原来 的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 核辐射的基本性质 光电效应 1 MeV 的粒子穿透物质能力 α 1 页 β 60页/本 4种天然放射性核素的主要辐射特征 第三部分 核辐射度量及单位 1. 放射性活度(activity, A) 定义:放射性核素在单位时间(dt)内 发生核衰变的数目(dN) 2. 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 D) 定义: 授予单位物质(dm)(或被单位物质吸收) 的任何致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dE)。 3. 当量剂量(equivalent dose, HT) 定义: 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是此组织或器官的平均吸收剂量与辐射权重因子的乘积。 辐射权重因子 (Radiation weighting factor, WR) 4.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 E) 定义: 各组织或器官的当量剂量(HT)与相应的组织权重因子(WT)的乘积的总和。 组织权重因子(tissue weighting factor,WT) 5、比活度 定义: 核素放射性活度除以该物质的质量 C=A/m C ——放射性比活度,Bq/kg A ——核素放射性活度,Bq m—— 样品质量 6、照射指数 内照射指数: IRa=CRa/200 外照射指数: Iγ=CRa/370+CTh/260+CK/4200 CRa 、CTh、 CK: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 200:内照射情况下核素CRa-226的放射性比活度限量。 370、260、4200:外照射情况下三核素的比活度限量。 第四部分 放射性检测 一、无机建材放射性核素检测 1.仪器  γ谱仪: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