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漢語音韻學4ppt课件
漢語音韻學(4)劉鎮發 2013年秋
漢語音韻學
(4a) 等韻學
等韻學
等韻學簡單來說就是一個“中國式拼音”。
西方文字一般是拼音,而且大部份是表示音素的文字。例如德語的Stift(筆)有s-t-i-f-t 五個音素,清清楚楚。但中文的 “筆”(早期形式是聿)不能顯示發音。
佛教傳入中國,除了宗教思想的交流以外,語言文字交流也佔有一定的比重。中國人開始從梵文的啓發分析漢字的發音。
等韻學
魏晉以後,中國人爲了寫詩押韻,於是便有韻書的出現。之後又爲了全國的科舉考試,政府編寫押韻的標準來規範詩韻。
韻書最先只有韻母,沒有聲母。唐末才有人發現漢語的聲母有30個,到宋代的時候,漢語的聲母被確認為36個。
等韻學
中國第一部全國性韻書是隋代(公元601年)的《切韻》,共有193個韻母。到了宋代(1008),官修的《廣韻》共有206韻。這是對科舉考生的規範。
由於206這個數目太大,在實際語音描寫上過於累贅。宋代的學者便把這些韻按照韻腹和韻尾分為16個攝,又根據介音和主要元音的特點分為開合、四個等列。根據聲調分成平上去入。
等韻學
這樣,每個漢字都可以用他所屬於的韻攝、開合、等列、聲母、韻目名稱、聲調等六個字來形容,我們稱之為“音韻地位”。例如“一”的音韻地位是“臻開一影質入”。韻名共206個太多難記,而且是冗餘訊息,其餘五個字已經能描寫出一個漢字的發音了。(計算一下有多少個組合?)
等韻學
等韻學是受到梵文的啓發而產生的。受到梵文的影響,漢語的聲母的發音以致它的排列次序,都跟梵文相似。16攝也是從梵文的16個韻頭的概念而來的。
韻圖的編排也是受到梵文音節表的影響而產生的。
簡單地說,韻圖就是“音節表”。
韻鏡
共43個韻圖
每圖最右豎行標明內外轉、圖次、開合口。橫行列明唇舌牙齒喉等七音,七音下列清、次清、濁、次濁,下分23行,隱含36字母。縱行分4格,即四聲(但無平上去入字樣)。四聲中再分四小格,即四個等。每個交叉點上列出每個小韻的第一個字。沒有的用O表示。
總共列出漢字3695個。
其他韻圖
《七音略》:以“重、輕”來代替“開口、合口”。36字母下有“羽、徵、角、商、宮、半徵、半商”來表示七種發音方式。
《四聲等子》:合併早期韻圖的43個圖為20個,首次提出 “攝”的概念,各攝之下再注明內外轉。
《切韻指掌圖》
《切韻指南》
等、呼
四等:出現於唐代
開口、合口
韻部與等的關係:在等韻圖中所涉及的等,有純一等韻、二等韻、三等韻、四等韻,一二三四等(東)、二三四等(支脂之魚虞真淳仙麻陽蒸尤侵)、二三等(庚)、三四等(鐘祭宵清鹽)、一三等(戈)。
等、呼
36字母與等的關係:輕唇十韻(東三鐘微虞庚文元尤陽凡)只跟非組相拼。
端透定只跟一四等拼,知徹澄只跟二三等拼,二者成為互補關係。事實上,唐代以前端知互切,知組是唐初才從端組發展出來的。
精清從心沒有二等。這些聲母拼合的二等字演變為照二(莊組)。但莊組後來也發展了三等。莊組二等和三等是互補的,前者只存在於外轉。
等、呼
幫組沒有合口三等。非組只出現於合口三等。
匣母沒有三等。
來母沒有二等(只有兩三個字,屬於例外)。
照三(章組)、邪母、日母、禪母、群母、喻母只出現於三等。
現代語音與等列(見LLX 90頁)
一等一般是洪音。
除了大部份見組字以外,二等一般是洪音。
等、呼
三等字一般是細音,例外是唇齒音和捲舌聲母、精組止攝字。
四等一般是細音。
從北京音推中古三等,以下的都是中古三等韻:
聲母凡是f的字;
聲母凡是r的字;
韻母凡是ü[遇合三], iou[流合三], in [深臻開三], ün [臻合三]的字;
等、呼
聲母是b, p, m,韻母是iau的字;
聲母是n, l,韻母是üe, iong的字;
所有舌尖和捲舌聲母,漢語拼音韻母是i, u, ei, ui, ou, en, un, ang, ong的字。
攝是統籌的意思,始於宋代《切韻指掌圖》把主要元音相同的韻母統合為13攝,到元代《切韻指南》分成16攝,沿用至今;
攝、內外轉
16攝有開無合者有四攝(效流深江),有合無開者有兩攝(通遇)。咸攝合口只有三等,而且全部是唇音,字數很少。
只有蟹效咸山四等俱全,梗攝缺一等,通遇流果臻曾宕只有一三等,假攝只有二三等,江攝只有二等,止深只有三等。
每個攝統籌的韻母數目都不一樣。有些攝只有很少的韻母。
攝、內外轉
內外轉
凡是有獨立二等韻的攝是“外轉”,沒有的攝內轉。臻攝在宋元的時候還有二等,因此列入外轉。
漢語音韻學
(4b) 韻書學
韻書
韻書始於東晉之後,方便讀書人寫詩押韻。但由於沒有統一標準,各自按照方音編排,情況混亂。
切韻
到了隋代,學者決定刊行一本全國通用的韻書。經過二十幾年的編撰,於公元601年出版《切韻》。
《切韻》分為193韻,共12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