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瓷材料电学性能
一块多孔的石头会不会漏水? 此电路中有电流流过吗? 固体电解质 离子化合物一般属于绝缘体,电导率很低,如NaCl在室温时的电导率只有10-15S/cm,在200℃时也只有10-8S/cm。 有一类离子化合物,在室温下电导率可以达到10-2S/cm,几乎可与熔盐的电导率比美。将这类电导率高达10-1 ~10-2S/cm,活化能低至0.1~0.2eV的材料称快离子导体或固体电解质。 固体电解质陶瓷是集金属电学性质和陶瓷结构特性于一身的高功能材料,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抗腐蚀、耐高温等特点。 固体电解质发展简史 1889年发现掺杂的氧化锆是氧离子导体,1900年人们用掺杂的氧化锆作为不需要惰性气体保护的灯丝使用,称作能斯特(Nernst)光源 。 1914年,塔板特和洛伦兹发现银的化合物AgI在恰低于其熔点时,电导率要比熔融态的电导率高约20%; 1935年,斯托克发现了在146℃时,AgI从低温β相转为高温α相,电导率增加了三个数量级以上,达到1.3S/cm。并首次提出了熔融晶格导电模型; 1961年,发现了以银离子为载流子的复合AgI化合物和以钠离子为载流子的β-Al2O3快离子导体,在室温或不太高的温度下,这两类化合物的离子电导率高达10-1S/cm。这把快离子导体的应用从高温推向室温; 20世纪70年代,美国ford汽车公司已把Na-β-Al2O3快离子导体制成Na-S电池 1991年索尼公司发布首个商用锂离子电池。随后,锂离子电池革新了消费电子产品的面貌。此类以钴酸锂作为正极材料的电池,至今仍是便携电子器件的主要电源。 自此以后,国际上对快离子导体开展了极为广泛的研究:一方面对已发现的快离子导体进行深入工作,同时进一步探索新的离子导体;另一方面,从晶体结构、离子传导机理及传导动力学等角度进行广泛研究,以期获得高离子电导的结构条件及对快离子传导理论获得一个统一概括的认识。 固体电解质分类 快离子导体中的载流子主要是离子,并且其在固体中可流动的数量相当大。 质子导体 氢离子导体又名质子导体。无论是水电解 ,还是氢氧燃料电池发电 ,都要氢离子导体或氧离子导体作为隔膜材料 。 质子在固体中的传导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在具有氢键的化合物(如杂多酸、有机氢离子导体)中通过质子的跃迁并伴随着分子的转动而传导;第二类是在没有氢键的化合物(如黏土系统、质子β--Al2O3)中通过质子的间隙运动而传导。 * Shandong University * Insititute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fan@ 锂离子导体 一维传导。β--锂霞石(β--LiAlSiO4)和钨青铜(LixNbxW1-xO3)固溶体。锂离子的迁移通道平行于c轴。 二维传导。 有Liβ--A12O3 和Li3N及其它锂的含氧酸盐,锂离子迁移一般发生在层状结构中。Liβ--A12O3和Li3N晶体中,锂离子在垂直于c轴方向的ab面上迁移。 Liβ--A12O3在制备、纯化和去水方面存在技术问题。Li3N对锂的稳定性好,400℃电导率能达10-1~10-2S/cm,但分解电压低 (25℃ ,为0.44V) 。 三维传导。Li4Zn(GeO4)4,300℃时电导率为0.125S/cm,烧成温度低(1100--1200℃)、制备方便等优点。但对熔融锂不稳定,对CO2和H2O很敏感。 固体电解质的若干问题 * Shandong University * Insititute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fan@ 固体电解质的若干问题 材料的“人工”性质,为材料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储能材料:多孔化、纳米化、复合异质化、微观形貌复杂化。 从储能的角度,电子类应该比离子类能量密度更高。电容器是重要探索方向。 从材料技术的角度,电子电导和离子电导是可调的。 锂电池的发展,陶瓷隔膜是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 工程技术领军人物。 * Shandong University * Insititute of Inorganic Nonmetallic Materials fan@ 结束语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Peoples Repiblic of China 致谢 学生 博士生史志成,张子栋,燕克兰,潘士兵 硕士生高萌,李静等8人 合作伙伴 中国兵器工业53所 于名讯总工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王军虎研究员 台湾大学 段维新教授 英国Oxford Uni. Prof.Todd 澳大利亚 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