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论述类文本阅读.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4论述类文本阅读

现代文阅读之 论述(说明)类文本阅读 选择题常见设误方式及解题策略 1、偷换概念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 解题对策: 重点关注------ ①看命题的主语、谓语、宾语与原文是否一致。 ②联系上下文,弄清指代性词语(这些、那些、这个、那个、其等)所指代的具体内容。 (第三段)中国人缺少宗教情怀不假,但不信教并不等于什么也不信。事实上,中国文化中关于道德信仰方面的分量并不低于任何一种高级宗教。 原文大意:“中国人缺少宗教情怀(信仰)”,但中国人还有“道德信仰”。 “缺少”的宾语“宗教情怀(信仰)” 、“信仰”不一致。(弄错对象) →偷换概念 第6题A 项 -----这使得中国人缺少信仰。 6、D ---其坚定性往往比不上其他宗教信仰。 (第六段)---因而其坚定性确实赶不上各种高级宗教。 弄错对象 →偷换概念 例(2012模拟) 原文:中国人还有对于“动态”的注意。《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化的动态。“文化”一词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这一命题”指的是: “变化即是常态”(而不是“太极图”。) →偷换概念 选项:第12题C项“太极图与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显示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点。” 2、无中生有 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命题者故意在干扰项里设置原文没有的信息。 解题对策: 在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择项的内容是否能在文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例1:(2012湖北)《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原文: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宇,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6.A.《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他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彼此不相联系也是可以预料的。 打开《论语》,你会看到每章只有寥寥数语,而且上下章几乎没有任何联系。打开《老子》,你会看到全书只约有五千宇,不长于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可是从中却能见到老子哲学的全体。习惯于精密推理和详细论证的学生,要了解这些中国哲学到底在说什么,简直感到茫然。他会倾向于认为,这些思想本身就是没有内部联系吧。如果当真如此,那还有什么中国哲学。因为没有联系的思想是不值得名为哲学的。 原文信息: 《论语》上下章(在外在形式上)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但在思想上是有联系的。 6.A.《论语》每章只有寥寥数语,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因为他不只是一人所记,所以彼此不相联系也是可以预料的。 选项(推断): 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原文信息: 上下章(在外在形式上)几乎没有任何联系,但在思想上是有联系的。 选项(推断): 上下章在思想上也几乎没有任何联系。 不能根据原文合理地推断出来。 →无中生有 (第二段)“---这自然就没有给任何宗教的发展留下适宜的空间和条件。” 原文大意:留有一定的空间和条件。 (第6小题)B项“没有给其他宗教在中国的发展留下任何空间和条件。” 选项推断:没有留下任何空间和条件。 →推断不合理 →无中生有 (第7小题)A、 ------“正是因为它经历了艰苦漫长的过程”。 第4自然段: ------“其所经历的艰苦思想过程”------ “漫长”无中生有 , 且“思想”一词漏掉了。 例:2012中山模拟试题《阅读可以个性》中 原文: 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儿,不是非经典不读焉,但也不是任性胡来,捡着无聊当有趣混一辈子。读什么,怎样读,都可以很个性。至于你问我,什么是我个人欣赏的阅读方式?嘿嘿,不瞒你说,我羡慕那种吸血鬼式的迷狂而专注,可以把热爱的书中文字,化成生命的养分。 8B项“作者认为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儿,因此完全可以凭兴趣决定读什么和怎样读。” 例:2012中山模拟试题《阅读可以个性》中 原文: 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儿,不是非经典不读焉,但也不是任性胡来,捡着无聊当有趣混一辈子。读什么,怎样读,都可以很个性。至于你问我,什么是我个人欣赏的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