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量凯氏定氮法的催化剂
* * 试验步骤 ① 吸取含氨基酸约20mg的样品溶液(5mL酱油),置于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后吸取20.0mL烧杯中,加60mL水,开动磁力搅拌器,用0.05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H8.2(记下消耗0.05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可计算总酸含量)。 ② 加入10.0mL甲醛溶液,混匀。再用0.05mol/L氢氧化钠标准的溶液继续滴定至pH9.2,记下消耗0.05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毫升数。 ③ 同时取80mL水,先用0.05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至pH为8.2,再加入10.0mL甲醛溶液,用0.05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pH9.2,做试剂空白试验。 (5)结果计算 ①数据记录 加甲醛前耗NaOH量/mL 加甲醛后耗NaOH量/mL NaOH标准液浓度/mol.L-1 样 品 滴 定 1 2 3 平均 空 白 滴 定 1 2 3 平均 ② 计算 ( V1 - V2 )× c× 0.014 氨基酸态氮% = ———————————— ×100 m × 20/100 V1 --- 酱油稀释液在加入甲醛后滴定至pH8.2所用 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 V2 --- 空白滴定在加入甲醛后滴定至pH8.2所用 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mL c --- 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m --- 吸取的酱油的质量,g(密度=1.15g/mL) 0.014 --- 氮的毫摩尔质量,g/mmol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测定 6.1 概述 6.2 凯氏定氮法 6.3氨基酸氮的测定 6.1 概述 (1)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及测定意义 (2)蛋白质系数 (3)蛋白质测定方法 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 牛肉 猪肉 兔肉 鸡肉 20 9.5 21 20 大豆 米 面粉 菠菜 苹果 40 8.5 10 2.4 0.4 测定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对于评价食品的营养价值、合理开发利用食品资源、提高产品质量、优化食品配方、指导经济核算及生产过程控制均具有极重要的意义。 蛋白质是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所含的主要化学元素为C、H、O、N,在某些蛋白质中还含有 微量的s 、P、Cu、Fe、I等元素,但含氮则是蛋白质区别其他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标志。 蛋白质的测定意义 不同的蛋白质其氨基酸构成比例及方式不同,故各种不同的蛋白质其含氮量也不同,一般蛋白质含氮量为16%,即一 份氮素相当于6.25份蛋白质,此数值(6.25)称为蛋白质系数。 不同种类食品的蛋白质系数有所不同,如玉米,荞麦,青豆,鸡蛋等为6.25,花生为5.46,大米为5.95,大豆及其制品为5.71,小麦粉为5.70,牛乳及其制品为6.38。 (2)蛋白质系数 (3) 蛋白质含量测定最常用的方法 凯氏定氮法是通过测出样品中的总含氮量再乘以相应的蛋白质系数而求出蛋白质的含量,由于样品中含有少量非蛋白质用凯氏定氮法通过测总氮量来确定蛋白质含量,包含了核酸、生物碱、含氮类脂、卟啉、以及含氮色素等非氮蛋白质含氮化合物,所以这样的测定结果称为粗蛋白。 凯氏定氮法是测定总有机氮量较为准确、操作较为简单的方法之一,可用于所有动、植物食品的分析及各种加工食品的分析,可同时测定多个样品,故国内外应用较为普遍,是个经典分析方法,至今仍 被作为标准检验方法。 此法可应用于各类食品中蛋白质含量测定 学习重点与难点 掌握常量、微量凯氏定氮法的操作技能,及氨基酸态氮的检验方法和技术。 熟悉凯氏定氮装置的组件和安装、使用知识 了解凯氏定氮法原理和方法,氨基酸和氨基酸态氮的测定原理; 6.2 凯氏定氮法 凯氏定氮法:常量法、微量法及经改进后的改良凯氏定氮法 微量凯氏定氮法样品质量及试剂用量较少,且有一套微量凯氏定氮器。目前通用以硫酸铜作为常量、半微量、微量凯氏定氮法的催化剂。 在凯氏法改良中主要的问题是,氮化合物中氮的完全氨化问题及缩短时间、简化操作的问题即分解试样所用的催化剂,得到改进。 常量改良凯氏定氮法在催化剂中增加了二氧化钛。 6.2.1 ?原理 样品与浓硫酸和催化剂一同加热消化,使蛋白质分解,其中碳和氢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逸出,而样品中的有机氮转化为氨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