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内贸易与中国现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产业内贸易与中国现状

刍议中国产业内贸易现状 王雷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 本文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深化与扩展,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也是越加迅猛,其占各国对外贸易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尤其是发达国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内贸易现状的研究,至今仍然较少,因此也就很难与发达国家作比较,从而制定更加有力具体的措施。本文将通过对目前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发展作简要介绍,结合现实分析中国对外贸易产业内贸易(IIT)的程度,并简要分析目前与我国产业内贸易发展密切相关的因素,最后提出一些的建议。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IIT) G-L 指数 规模经济 ****************************************************************************** 一、引言 自从本世纪60年代产业内贸易(IIT)的概念产生以来,已经有许多学者对这种贸易方式的决定因素进行了思考,他们还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分析。正如Greenway和Miler(1986)、Greenway和Torsrensson(1997)所说,“理论和实证研究上对产业内贸易的兴趣,自从40年前世界贸易中产业内贸易迅速增长以来,就一直存在,并且毫无减弱之势。”按照Ekanayake(2001)的,尽管事实足以证明发生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正在不断的增加。尽管已有许多学者曾对中国与其它国家的具体贸易方式进行过研究,却很少有人专注于中国的产业内贸易研究,基于此,本文打算通过对中国的一些实际数据的考察,为今后的学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作些贡献。伴随着全球性的产业内贸易的迅速发展以及中国入世后一系列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十五计划的全面实施,对今后中国的IIT研究就愈显重要了。 二、产业内贸易的理论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许多学者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开始进行实证分析,比如Vernoorn(1960)、Balassa(1965)等人对欧共体成员之间的研究表明,其间的大部分国际贸易并不是反映各国资源禀赋的产业间贸易,而是产业内贸易。由于产业内贸易涉及到各种不完全竞争的特点(比如产品的差异性、规模经济、垄断竞争或寡占行为以及跨国公司的活动等等)及更广的范围,故建立在完全竞争假设上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就很难解释了,这样就自然而然产生了许多关于产业内贸易的模型和研究。1775年,Grubel和Lloyd在他们的著作《产业内贸易:异质产品国际贸易理论及测度》中建立了著名的G-L指数,开始对产业内贸易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后来,又出现了基于垂直产品差异的“新赫克歇尔-俄林模型”(Falvey等人),该理论试图在产品特性与劳动和资本等基本要素的不同组合间建立联系以解释产业内贸易,但仍是用要素禀赋来预测贸易;基于水平产品差异的“新张伯伦模型”(Krugman,1979)和“兰卡斯特模型”(Lankaster,1980),前者认为在产品具有水平差异性并在生产的平均成本递减的情况下,即使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国家间也能展开贸易,并且这种贸易能够增加两国的福利,而后者则是以产品特性和消费者偏好的唯一占优选择性为基础解释两国贸易,也得出了与上相同的结论;基于寡占假定的“布兰德-克鲁格曼模型”(BranderKrugman,1983)和垂直差异性模型,前者利用库诺假定建模,讨论寡占均衡问题,后者用研究与开发作为固定成本来分析,结果均表明,如果两个国家收入水平不同,就会产生产业内贸易,高收入国家出口高质量产品,低收入国家出口低收入产品。此外,在随后的研究中,又有许多学者对前人的成果进行了拓展与改进,比如,HavryshynCivan(1983), Marique(1987),Lee(1993),StoneLee(1995),GonzalezVelez(1995),HavrylyshynKuzne(1997),Nilsson(1999),Ekanayake(2001),李俊(1998)、许统生(2000)等多位学者的研究。 无论如何,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是被充分肯定的,对它的研究也必将随着产业内贸易的不断深化而深化,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贸易前进的必然。 三、中国近年来的国际贸易概况 从1980年到2001年,中国的总贸易额从380.4亿美元增加到5097.7亿美元,增幅达1326.14%。进出口占GDP的份额由12.6%增加到47.6%,该增长是进出口同时增长的结果:出口占GDP的比重从1980年6.0%上升道2000年到24.7%,而进口占GDP的比重则相应地从1980年的6.6%上升到2000年22.9%。可见,中国的对外贸易从八十年代到90年代有较高的增长,进入九十后基本上放慢了增长速度,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态势(进出口基本持平,出口略有盈余)。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