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pptVIP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

第六章 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 本章内容 从各国的农药法规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85年通过的《农药供销与使用国际行为准则》可以看出,农药管理的基本内容如下: 1.建立农药管理机构 由于农药法规是技术性较强的行政部门法规,因而除了确定政府主管监督工作的行政部门外,还必须有具体负责工作的机构,而且农药涉及的学科与部门(农业、环保、化工、卫生)较多,还必须明确生产、销售与推广应用等部门都要与所确定的主管监督的行政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加强农药管理。 第四节 农药管理和农药登记 三、农药管理的基本内容 2.设立专家委员会 设立专家委员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对农药的评审和重大法规的制订提出建议。 委员一般由农、林、化工、卫生、环境保护、商业等政府部门,科学研究团体和高等院校的管理和技术专家组成,由主管部门聘请或任命。 委员会下设农业、毒性、残留、环保、标准等专业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讨论有关业务技术问题。 第四节 农药管理和农药登记 三、农药管理的基本内容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农药公司或不同的实验室都有各自选定的生物材料,而且一经选定,不会轻易变动。 建议采用下列虫螨作为杀虫活性筛选试虫: 东方粘虫(Mythimna separata)幼虫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幼虫 豆蚜(Aphis craccivora)无翅成蚜 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成螨 第二节 生物筛选与作用机理 二、供筛选的生物材料 建议采用下列病原菌作为杀菌活性供试病原菌: 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分生孢子 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grisea)分生孢子 苹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分生孢子 西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 niveum)分生孢子 小麦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夏孢子 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孢子囊 白菜软腐病菌(Erwinia carotovora) 茄青枯病菌(Burkholderia solanacearum) 马铃薯环腐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 sepedonicum)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第二节 生物筛选与作用机理 二、供筛选的生物材料 建议采用下列植物种子作除草活性供试植物: 反枝苋(Amaranthus retroflexus)种子 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种子 狗尾草(Setaria faberi)种子 小麦(Triticum aestivum)种子 第二节 生物筛选与作用机理 二、供筛选的生物材料 (一)初筛 初筛在室内进行,包括离体测试和盆栽测试。初筛一般只设计供试化合物的1~3个剂量(浓度)作用于供试生物。初筛观察供试化合物有无生物活性,何种生物活性,大致的活性强度。 第二节 生物筛选与作用机理 三、筛选方法 1. 杀虫活性初筛方法 推荐4种方法进行杀虫活性初筛: (1)饲料混毒法 将待测样品和试虫人工饲料或半人工饲料混合(一般设计1000μg/g和100μg/g两个剂量),接入初孵幼虫饲养7d,其间观察试虫的反应症状,并分别于接虫后1d、3d和7d检查死亡率,第7天称活虫体重,并与对照比较。 第二节 生物筛选与作用机理 三、筛选方法 (2)叶片浸药饲虫法 叶片浸药饲虫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待测样品溶于丙酮或二甲亚砜,再以水稀释,或将样品加工成乳剂以水稀释(一般设计5000μg/mL、1000μg/mL和100μg/mL三个浓度),将试虫喜食的叶片浸3~5s后取出晾干,饲喂3龄幼虫3d,其间观察记载试虫的反应(如存活、取食、爬行、蜕皮等)。 第二节 生物筛选与作用机理 三、筛选方法 上述两种方法中,药剂(样品)主要随试虫取食而进入昆虫消化系统,然后进入血淋巴,但也有部分药剂可能由于试虫爬行取食和载毒饲料接触而穿透表皮进入昆虫体内,即以胃毒为主触杀为辅。在饲料混毒法中,试虫为初孵幼虫,个体差异小,一般较敏感;在叶片浸药饲虫法中,试虫为3龄幼虫,个体大,易于观察。 第二节 生物筛选与作用机理 三、筛选方法 (3)点滴法 以微量点滴器或毛细管点滴器在每个试虫个体的某一部位点滴相同体积的不同浓度的药液,在正常饲养条件下饲养24h或48h后检查死亡率。点滴的药液体积视虫体大小而定,3龄粘虫、小菜蛾幼虫可点滴0.2μL,而豆蚜可点滴0.02~0.04μL。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