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当实验对象的伦理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用人当实验对象的伦理问题

研究倫理 《質的教育研究方法》之倫理課題(黃瑞琴,1991﹚: 1.研究結果不得作為非研究用途﹙如評鑑、考核等﹚,如在研究結束之後於學校代表見證下,洗掉錄音帶內容等。 2.儘可能誠實以對,讓研究對象了解研究目的和性質。 3.保持高敏感度,避免破壞研究現場的人事、結構與氣氛。 4.要有感同身受的同理心,避免傷害研究對象。 5.在研究過程與報告中,謹守匿名原則,確保資料不外洩。 6.中立觀察、紀錄而不介入研究情境。 7.必須在專業、知識、社會、研究對象、研究者本身等多重責任之間取得平衡。 「質性研究」的倫理議題(潘淑滿,2003) (1/2) 研究倫理是為了要保護受訪對象,使其不至於因為本研究而受到傷害,其倫理如下: (一) 告知後同意:主要是指研究參與者是否充分被告知參與研究的意義與相關訊息,當研究參與者充份被告知有關之訊息,並決定參與研究時即簽署書面同意書。雖已簽署同意書,研究參與者仍可隨時要求終止研究關係。 (二) 欺騙與隱瞞:原則上,研究者不應隱瞞研究的目的與身份,但在某些情況的考量下則並不盡然做到,如為了帶給研究參與者更多的福祉,或研究須在自然的情境下進行等。但這樣的兩難議題中,若無特定的對象可公開研究目的或身分時,隱藏是可被接受的,但既使考量研究參與者的福祉,也不應以研究者的優勢而未尊重其應有的權利。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必須適度的隱瞞與欺騙時,也應儘可能將傷害降到最低。 「質性研究」的倫理議題(潘淑滿,2003) (2/2) (三) 隱私與保密:隱私屬於私人領域中不可以被公開的資訊,對研究所收集的資訊保密,是保障研究參與者隱私最根本的方法。研究者應主動在資料收集前,就可辨識研究參與者身分的資訊處理方式,做事先的說明與討論,如做到刪除任何有關的可辨識訊息之匿名原則的要求。 (四) 潛在的傷害與風險:避免可能的傷害最根本之道是匿名原則,必要時以口頭的方式替代書面的簽署。資料收集過程中的意外事件,研究者都必須盡量的控制,或在必要時停止訪談。研究者不可以勉強參與者談論其不想講的內容,並且在資料的呈現上,避免不當的取捨,造成污名化與被標籤的情形。 (五) 互惠關係:對於研究參與者的協助與奉獻,研究者可給予口頭或物質的回報。透過提供相關的資訊、幫忙處理事務或扮演好的傾聽者的間接方式回報研究參與者的協助。 研究倫理,可歸納為四大項(林天祐,2003﹚: (一)在研究設計時,就要審慎考慮人性尊嚴的問題︰在形成研究問題時,要同時考慮科學與人性的尊嚴,如果兩者發生衝突,需確定研究的結果對於當事人及其母群體,有明顯直接、間接的利益。 (二)在研究的實施過程,要遵守意願、安全、私密、誠信的四大原則︰即在進行研究時,要直接向當事人或其監護人告知研究性質,並尊重其參與意願;在研究過程,要維持在「最小傷害可能」的範圍內;在資料呈現時,不洩漏個人的資料及屬性;不得欺騙研究對象,但如確屬不可避免,必需事後予以委婉補救、說明。 (三)研究結果要客觀、正確的分析及報導:研究進行時要採用最適當的分析方法,針對蒐集到的所有資料進行分析,不可刻意選擇或捨去實際的資料;並根據分析所得之資料,客觀詮釋其意義,並詳實報導分析的結果,不得刻意隱瞞或遺漏。 (四)秉持尊重智慧財產、分享智慧財產的概念;研究結果出版時,資料務必要正確無誤,如在出版後發現有錯誤情形,應立即補救更正;投稿時,要依據參與研究者的貢獻程度,給予適當的排名或誌謝,同時不得重複使用已發表的原始資料,或ㄧ稿多投。發表之後,原始資料要保持一定的期限,以供科學性、驗證性查考。( 引自林天佑,2005) 俗民誌法之研究,有六項倫理議題(鄭文芳,2003﹚ 秉持深度研究的態度,避免過於膚淺的研究:要推銷自己的研究但不可做過多的承諾;在人類文化的研究中,停留的時間要夠久;呈現研究結果時,要堅持公正性。 堅持研究發現的正確性與完整性;所有重要的資料都要呈現,並且要在不疑處存疑,另外也要在容易與艱難的研究主題中做適當的選擇。 研究進行過程與結果,除可滿足研究者之需求,同時也要對參與者與學術社群有所貢獻。 體現學術研究本質,從事獨立自主的研究:研究者要避免為政治背書,以及為研究而研究,危害了學術研究的獨立與自主性。 精準拿捏研究行為,降低欺騙與背叛的疑慮:在實地研究中,研究者透過交心與同理的過程獲取資料,必須要在學術與友誼之間取得平衡,避免讓參與者產生欺騙與背叛的感覺。 取得觀察行為的正當性:內隱性研究可以在參與者不知情之下進行研究,外顯性研究則必須在獲得許可之後,才可以進行研究,並公開研究目的。 《社會科學研究法實務》ㄧ書中,有關研究倫理與政治之研究倫理包括五大項(Babbie,1992﹚: (一)參與者的意願:盡力避免強迫相關人員參與研究,尤其要特別注意像學生因為怕會影響成績被迫參與的類似情形。 (二)不傷害參與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