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常人方法论.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常人方法论

第十二章:常人方法论 常人方法论的理论背景 常人方法论的基本思想 * * * * * * * * 加罗德?加芬克尔(美,Harold Carfinkel,1917-)1952年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4年之后长期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任教。代表作:《常人方法学研究》(1967)。 常人方法(ethomethod)是指普通人或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中,为解决各种日常问题所运用的方法。 常人方法学(ethomethodology)这一理论标签体现了加芬克尔的两个理论旨趣:1、社会学研究应该面向日常生活,分析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运用常识性知识、程序和技巧来组织他们的实践活动;2、社会学本身也是一种日常活动,社会学知识与常识之间并没有截然分明的界限。 常人方法学的研究单位是成员(活动),研究内容是社会成员建构秩序感的方法,属于主观社会学理论。 一、常人方法论的理论背景 帕森斯的社会学理论 常人方法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一种“颠倒”的方式与帕森斯的理论相关联。 帕森斯有关“规范秩序”的三个命题 稳定的社会秩序依赖行动者在行动时遵守规范或规则。 规范或规则时社会独立于个人预先决定的。 对于维持一种社会秩序来说,关键在于被行动者内化的道德性规范。 加芬克尔对帕森斯秩序命题的颠倒 稳定的、一再出现的社会行动模式是行动者权宜性努力的成果或成就。 规则与其说是在行动之先,是行动的“蓝图”和规定,还不如说是在行动之后,使行动成为“可说明的”、“可描述的”的一种工具。 社会的秩序的基础,如果说有的话,也是认知性的,而非规范性的。 现象学与现象学社会学 帕森斯为常人方法学设定了秩序问题,现象学则为它提供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 胡塞尔的现象学的基本观点:世界并非是独立于人类意识的客观存在,而是人类主观建构的过程,“世界因我而有,因我而存在”。 舒茨的现象学社会学的基本问题:这个世界对我们普通人意味着什么?我们普通人是如何建构这种意义的? 常人方法学试图从经验上对舒茨的研究予以考察和论证。 语言学与语言哲学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指出,语言的意义在于它的用法,我们只有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才能理解语言的意义。 符号互动理论 戈夫曼强调对日常生活的研究,重视语言在社会互动中的作用,主张从行动者的立场来解释现实的社会生活。 二、常人方法论的基本思想 (一)论社会秩序问题 (二)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活动 常人方法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常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识推理实践(common sense reasoning practice)。 核心主张:日常实践是有序的、可观察的、平常的、有取向的、理性的和可描述的。 权宜性(contingency) 日常实践活动的特征 行动的权宜性是指,行动并非按照事先规定的规则进行,而是行动者根据局部情况,根据场景条件,依赖自身“永无止境”的努力而完成的。因此,普通人的行为是一项“成就”。 为什么普通人,甚至训练有素的社会学加都会对这一成就熟视无睹呢?这是由日常生活的“想当然性”决定的。 社会学家要想使这些行动成为“可见的”,就必须采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来破坏这些想当然性。这就是加芬克尔著名的“破坏实验”。 破坏实验(breach experiment)是在社会生活的实践局部中引入混乱,造成局部失范,从而发现实践活动的内部组织过程。即通过打破常规来发现常规。 破坏实验结果表明,日常生活的实践活动并不是凭借规则一劳永逸地解决,而是依赖复杂地技术、方法来完成;普通行动者也绝非傀儡,他们在日常活动中有足够的空间运用自身能力来生产、再生产或改变行动的结构。 *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