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阅读材料六、七,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今世界促进和维护世界持久和平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6)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欧盟的建立;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2.反攻: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 联军在法国 登陆,开辟了除苏德战场之外的欧洲第 战场。诺曼底登陆是二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作战行动,这次登陆作战行动的代号叫“霸王计划”。二战进入粉碎德国法西斯的最后阶段。 3.协调:雅尔塔会议: 为了协调盟国战胜德日法西斯的步伐,解决战后的重大问题,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 、 、 在苏联的 举行会议。 (1)会议的主要内容有:①共同打败德国后,分区占领德国。②战后成立 。③苏联承诺在结束欧战的三个月内,参加对 作战。 美英 诺曼底 二 罗斯福 丘吉尔 斯大林 雅尔塔 联合国 日 (2)雅尔塔会议的影响:①协调了盟国战胜德国法西斯的步伐。②对战后成立联合国起了积极的作用。 4.胜利: (1)德国投降:1945年4月,苏军对柏林开始了最后的攻坚战(柏林战役),希特勒自杀。5月8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2)日本投降:1945年8月,中国抗日力量展开反攻,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在日本 、 投下两颗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国战舰“ ”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5.二战的性质: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交战双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与轴心国)。 广岛 长崎 密苏里号 一、单项选择题 基础训练 ( )1.中国人常用“饮鸩止渴”来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将来之祸患。世界史上英法把“饮鸩止渴”的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了二战爆发的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慕尼黑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 ( )2.1938年9月21日,丘吉尔向伦敦新闻界发表声明说:“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这里所说的 “虎口”和“小国”分别指的是当时的 A.德国、捷克斯洛伐克 B.美国、波兰 C.德国、波兰 D.意大利、瑞典 B A ( )3.珍惜和平、反对战争是人们共同的愿望。慕尼黑协定留给今天人们的主要教训是 A.要警惕侵略者发动突然袭击 B.要尊重民族自决的权利 C.对战争狂人不能姑息纵容 D.恐怖手段难以制止战 ( )4.九年级(3)班的同学通过学习,对绥靖政策有了更深层的认识,并归纳了以下几个观点,你认为与事实相符合的有 ①英法是绥靖政策的主要推行者②慕尼黑会议将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③绥靖政策纵容了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扩张④绥靖政策加速了二战的爆发⑤绥靖政策的目的是想把法西斯德国这股祸水引向中国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C C ( )5.1939年9月1日,德国军队对下列哪个国家发动突然进攻,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A.奥地利 B.捷克斯洛伐克 C.波兰 D.苏联 ( )6.它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先行者,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这里的“它”指的是 A.英国 B.德国 C.日本 D.美国 C B ( )7.《虎!虎!虎!》是一部有关二战中一场令美国蒙羞的战争的影片,它描述的主要内容有助于我们了解下列哪一战场的战况 A.苏德战场 B.太平洋战场 C.北非战场 D.欧洲第二战场 ( )8.第二次世界大战由开始爆发到进一步扩大,再到达到最大规模,相对应的事件分别是 A.德军闪击波兰、德军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 B.德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日本偷袭珍珠港、德军突袭苏联 C.慕尼黑会议召开、德军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 D.德军闪击波兰、德军突袭苏联、《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B A ( )9.1941年,德、日法西斯连续发动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是 ①德国突袭苏联 ②珍珠港事件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 ④卢沟桥事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0.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每一个阶段,往往都是以进攻的一方发动突然袭击开始的。下列战役中,不属于突然袭击的军事行动的是 A.法西斯德国进攻波兰 B.法西斯德国进攻苏联 C.法
文档评论(0)